时间:2024-04-30人气: 作者:佚名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得,按照法定的计税方法和税率缴纳的税金。那么,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呢?下面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税前所得额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得总额,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在计算税前所得额时,应从各种来源的所得中扣除相关费用和捐赠款项,得出实际所得额。
税基是指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税前所得额减去相关扣除项目后的金额。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基计算方法如下:
1. 工资、薪金所得:
税基 = 税前工资薪金所得 - 5000元 - 社保公积金等五险一金缴纳的金额 - 其他法定扣除项目
其中,其他法定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租房等租金、赡养老人等。
2. 个体工商户所得:
税基 = 税前个体工商户所得 - 各项费用 - 固定抵扣费用 - 其他法定扣除项目
其中,各项费用包括采购成本、税金及附加、费用等,固定抵扣费用为800元/月。
3. 稿酬所得:
税基 = 税前稿酬所得 - 20%的扣除率 - 其他法定扣除项目
其中,其他法定扣除项目包括交通、通讯、餐饮、住宿等。
4.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税基 = 税前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 20%的扣除率 - 其他法定扣除项目
5. 财产租赁所得:
税基 = 税前财产租赁所得 - 各项费用 - 其他法定扣除项目
其中,各项费用包括房屋、车辆的折旧费用等。
6. 利息、红利所得:
税基 = 税前利息、红利所得 - 各项费用 - 其他法定扣除项目
其中,各项费用包括托管费、管理费等。
7. 偶然所得:
税基 = 税前偶然所得 - 其他法定扣除项目
其中,其他法定扣除项目包括劳务报酬、稿费等。
税额是指个人所得税的具体金额,根据税基的不同,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额计算方法如下:
1. 税基在36000元以下的:
应纳税额 = 税基 × 3% - 0元
2. 税基在36000元至144000元之间的:
应纳税额 = 税基 × 10% - 2520元
3. 税基在144000元至300000元之间的:
应纳税额 = 税基 × 20% - 16920元
4. 税基在300000元至420000元之间的:
应纳税额 = 税基 × 25% - 31920元
5. 税基在420000元至660000元之间的:
应纳税额 = 税基 × 30% - 52920元
6. 税基在660000元至960000元之间的:
应纳税额 = 税基 × 35% - 85920元
7. 税基在960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 = 税基 × 45% - 181920元
税后所得额是指个人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取得的所得金额,计算方法如下:
税后所得额 = 税前所得额 - 应纳税额
以上就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