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31人气: 作者:佚名
上海静安区的市场监管部门最近手笔一挥,开出了一张五十万的罚单,主角是一位擅长用摄像头盗取他人面容的狠角色。自从2021年3·15晚会曝光此事后,这事就像绕口令一样,从市场监管局踢给了公安局,又转了回来,简直比外卖小哥送错楼层还要绕弯子。
摄像头成偷脸神器
这222家店全装了565个万店掌摄像头,一年里抓了220万张人脸照片。这些家伙比相亲市场上的大妈还卖力,自动识别老面孔,就盯着生面孔猛拍。
老板把这东西叫“客流量监控”,但其实连顾客脸上痘痘的数量都记得门儿清。阿里云服务器躺着也跟着挨了刀,无缘无故成了人脸信息库。
合同里藏着猫腻
2020年二月,那99万的合同上清清楚楚写着是买了个“会员识别感知仪”。听起来挺科幻的,其实就是个能抓人脸的机器。
苏州那家万店掌公司,简直就是技术圈的媒婆,设备卖得一套一套的,还教人怎么玩。店家心想,买了个普通监控器,结果到手一看,竟然是个人脸收集器。
3·15晚会神助攻
央视记者悄悄去探班,那店员还挺得意地吹嘘系统能辨出客人的荷包鼓不鼓。可没想到,晚会一播出来,公司那帮法务家伙直接来了个脸谱大变活人。
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在3月17日受理案件时,一看到数据量,简直惊得能拍出20部《指环王》那么长,于是慌忙把这案子甩给了公安局处理。
公安局拒收快递
4月20号,那案子送到了静安分局,警察大哥一看,说:“这事不够上刑事法庭的档次。”到了6月22号,案子退回给市监局,那材料堆得跟半个人那么高。
市场监管家伙隔日悄摸摸地又给案子开了新锅,心里暗戳戳地想:要是早知道现在这么麻烦,当初就应该入手一台碎纸机解解气。
50万罚单怎么算的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每条人脸信息违规罚款一元。要是认真算账,得罚两百万二,结果,最后只罚了百分之二十三。
老板交罚款时大概还在算小账本:两百万张脸换来的五十万罚金,算下来每张脸得交两毛二,这比在地铁站门口卖膜贴的赚得还多。
消费者成冤种
那顾客被偷了脸,直到电视新闻里说了,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间成了“会员”。有网友调侃说:我去那店里买瓶水,脸蛋竟然被拿去做了大数据研究。
更神奇的是,这帮数据最后说不定要被拿去研究“怎么让顾客掏更多腰包”。这不就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数完钱还跟人说数得挺地道。
说起来这事,要是你发现自己的人脸信息被这么弄了,你会跟那店家要个啥价儿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