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31人气: 作者:佚名
打战咱得靠枪和炮,可那石头也少不了。1937年那时候,咱们的地质大拿们猛地发现,原来他们学的这行当,竟然能帮咱国家渡过难关。
科学家的爱国方式很硬核
别人拿枪干仗,咱地质人拿锤子开战。李四光带着他那帮人,在西南的山沟沟里叮叮当当,可不是为了挖恐龙骨头,而是为了找能让飞机飞起来的铝土。这群书呆子突然发现,原来那把锤子比那支笔管子管用多了。
当时全所上下齐动员,从办公室的小职员到山野间的技术工,人人变身成了战时物资的侦察兵。那些用专业术语撰写的勘探报告,转眼间就化身为军工厂的原料采购指南。
逃难路上不忘带石头
沦陷北平那时候,咱这帮地质佬儿一溜烟儿跑路,行李里最沉的就是那标本箱。翁文灏带着他的团队从南京挪到重庆,衣服丢了不要紧,可那矿石样本是绝不能丢的。这群家伙逃难逃得还挺专业,路上看到个稀奇古怪的岩层,还得停下敲两下。
杨钟健那家伙,拉着周口店的猿人头骨化石跑,整路提心吊胆的。后来他开个玩笑,说抱着那东西睡觉比搂着媳妇儿还紧张,谁让弄丢了咱得跟全世界交代。
找矿比找对象还着急
战乱年代寻宝就跟找对象似的,一见钟情就得赶紧牵手。38年那时候,在咱甘肃玉门,孙健初领着那帮人一发现油田,就地支起帐篷就开始钻井。那时候的设备简陋得用驴车拉钻机,可油井喷发的速度,比现在某些国企的工程进度快得不是一星半点。
谢家荣那家伙真够拼的,领着学生往西南山区挖铁矿。学生们好奇地问,他为啥那么赶,这老头儿回了句:"鬼子炮弹可不管你分析完地质年代再不炸。"
西北开发全靠地质佬
那时候流行一句话:地质大侠一划线,铁道小弟就开干。程裕淇领着大家在荒郊野外画地图,结果成了滇缅公路的导航宝典。修路的小兵们都说,跟着地质队走,没错,就是得时不时地跟悬崖来个亲密接触。
最逗比的是那黄汲清,跑到新疆去勘探,碰上了一群土匪。他竟然掏出地质锤,说要给人看相,就靠这手算命绝活,把那帮土匪给糊弄成了向导。
要命的工作也得有人干
战乱年代,搞地质勘探简直就是在玩命。朱森在野外考察时不幸染上了病,硬是咬牙完成了报告才去医院,可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他临终前,嘴里还念念不忘地说:“那个矿区的储量,还得好好再查查...”
那无名小卒在秦岭寻宝时,撞上了山洪。眼睁睁看着他那最后的样子,死命攥着矿石样本箱。箱子后来漂到了下游,可人,早就没了影。
科学被战争逼着转型
丁文江的门生们那叫一个惨,本来跟导师钻研寒武纪,结果全伙子一拍大腿,集体转行去搞石油勘探了。有人就调侃,这战争,把咱们中国地质学从‘挖祖宗’的活儿给逼成了‘找饭辙’。
要是让我穿越回那个年代,1937年,我能不能在地质调查所混个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