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2人气: 作者:佚名
花 5 块钱在中关村能买到啥?连给煎饼果子加个蛋都不够。然而,却能租到 0.0001 平米的电子大厦工位。
建筑界的变形金刚
这楼的样子就像被压扁的巧克力威化一样。它是三块联排的,还带有波浪形的曲线。设计师当年画图纸的时候,说不定正在吃奥利奥,不然没法解释为什么东楼非得扭成 S 型。这楼的采光确实很实在,窗户多得很,保洁阿姨擦玻璃都得去办健身卡了。
通风系统属于一种比较玄妙的范畴。夏天的时候得靠中央空调才能活下去;冬天,就靠咱们人体自身发热来取暖。不过,和那些密得一点儿风都透不进去的写字楼相比,至少咱在这不会让打工人一边闻着隔壁螺蛳粉的味道,一边还得改 PPT 呀。
企业扎堆之谜
阿迩贝司机电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俄罗斯的网约车公司,实际上它是正经做芯片的。丰合咨询的 hr 最喜欢在电梯里问别人“考虑跳槽不”。翱顺玻璃的老板,一直坚持用自己的产品,整个楼就他们办公室没贴防窥膜。
每天早高峰时电梯里的人能凑齐差不多半本行业的名录。穿格子衫的程序员和戴工牌的投资人会互相打量。他们心里都在默默想着“这人公司是不是已经融到 B 轮了呢”。
餐饮界的修罗场
鼎福记的盒饭能让 20 层以下的所有公司有饭吃;云海肴的过桥米线是总监们用来装逼的餐食;麦当劳甜品站的小妹能认出每个加班到凌晨的人的脸,因为全楼就他们 24 小时营业。
负一层的便利店特别懂社畜。货架上的泡面是按照辣度来进行分级的。收银台那里经常会准备着速效救心丸。曾经有个创业公司连续吃了三个月的黄焖鸡最后员工们一起投票把公司的 logo 改成了鸡公煲。
空调战争史
中央空调每天 9 点准时启动,那精准劲儿就跟高考听力考试似的。18 点停气那一瞬间,全楼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声音,都是“我文档没保存!”。行政部每年能收到 365 份空调投诉,投诉内容有“风口吹秃我发型”,还有“26 度太冷 28 度太热”之类的。
11 楼那家比特币公司挺勇的,他们给自己装了分体空调。物业发现这事后,罚了他们 0.5 个比特币。现在那台机器就挂在墙上,成了当代艺术展品。
租金经济学
4.5 元每平方米的报价就跟奶茶店的第二杯半价似的,永远就只在广告里才有。实际情况是起步价要 5.6 元,而且还得押三付三,中介说话的时候那眼神飘忽得就跟在报彩票号码一样。
150 平的小办公室能容纳 10 人团队,不过得有 8 人愿意站着办公。某创业公司把 724 平划分成 48 个工位,之后因为员工转身时撞到隔壁键盘,进而引发了斗殴,这事还上了社会新闻。
配套魔幻现实
楼下银行的网点特别多,比公厕的分布还密集。柜员在办理业务的时候,老是问:“您是要开票还是要贴现呀?”花旗的 ATM 机曾经把某 CEO 的工资卡给吞了,结果弄得全公司在发薪日的时候,都一起在那台机器前面做法事一样。
吴江路的星巴克一直都没有座位,程序员们想出了个办法,那就是把放机械键盘的位置当作临时工位。隔壁酒店的钟点房价格就像股市一样在波动,主要是要看当天楼里路演活动的数量有多少。
所以问题来了:要是你的月薪刚好只够租这里一个像马桶间那么大的工位,那你是会选择每天花费三小时去通勤,还是直接就在公司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