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7人气: 作者:佚名
最近,朋友圈里全是就业率那东西,学校吹嘘95%,企业喊招人难,毕业生们干脆送外卖去了。这世道,数字比魔术师的帽子还神奇,变着变着就成戏法了。
就业率的正确打开方式
官方统计就像精心打扮的女子,看似光鲜亮丽的95%就业率背后,说不定藏着30%的临时工。去年有个大学班级,50个人里,10个考上了研,15个签了临时工合同,剩下的25个在自家公司混个职位。
某些学校把实习合同当成了就业凭证,学生拿着两千的实习薪水,统计表上却显示他们月入过万。就业率这东西,就跟方便面包装上的美图一样,看看就好,别太认真。
那些被算进去的神操作
就业数据统计有个神公式:找到工作、自己开店、干自由职业、升学深造、参军入伍,加起来就是百分百就业。自由职业这块大饼,直播带货、游戏陪练、开滴滴的都能往里头塞。
那家伙毕业后就窝家里啃老,学校一打电话来问情况,他妈赶紧编了个理由,说人家是“家庭财务规划师”。结果第二天,就业名单上就多了一个金融行业的名字。
专业之间的鄙视链
计算机那帮家伙吹嘘就业率高达98%,土木工程那群人白眼一翻,也跟着来凑热闹说咱俩也98%。可差距大了去了,人家起步年薪20万,咱这工地还管饭管住。
文科小哥哥小姐姐们盯着就业率图表愁眉苦脸,那95%里头,得有半壁江山是干新媒体运营的活儿,说白了就是天天在家族群里发养生小文章。法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就实在多了,就业率直接跟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挂钩。
企业招人的套路
招聘会,跟相亲角似的,企业嘴上喊缺人,简历堆了五百张,结果只招了五个。里头仨是关系户,一个还是老板的亲戚,就剩那一个靠的是真本事。
这大厂HR说,简历堆成山,3000份里只挑了30个,就业率低得可怜,才1%。可媒体一报道,就成了“这专业毕业生抢手得很”。
工资数字的游戏
就业率统计眼里只看你是否上岗。不管你月入三千还是三万,表格里都算“就业”。就像泡面和龙虾,都是“吃的东西”。
签了个8000块的月薪合同,结果到岗一看,底薪才2000,绩效要拿6000,还得每天熬到半夜两点,三个月内不能被踢出去。
毕业生的真实选择
这年头最潮的活儿叫“慢就业”,说白了就是宅家里。咱宿舍那四个家伙,一个考公务员考了三年,一个考研都考了两遍了,还有一个正儿八经地准备雅思考试,最逗的是还有一个就等着继承家里的小卖部。
表格里头他们写的是“努力找着工作”,可实际上,天天在峡谷里头拼个你死我活,就为了那一击必杀。
你周围是不是有啥超搞笑的“被就业”段子?说出来咱们大家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