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7人气: 作者:佚名
谁能想到四川一个造玻璃的厂子,硬是把韩国人的生意给抢了。
从三线小厂到行业巨头
2010年,绵阳经开区冒出一个玻璃厂,注册资金高达3亿,挺吓人的。没想到这货真金不怕火炼,头一年就弄了个浮法生产线,把日本人的技术手册直接扔进了碎纸机。
东旭、长虹那帮股东当初砸钱时手都哆嗦得不行,想那玻璃买卖,美帝德意志那帮家伙一统江湖三十载。谁能想到,三年后,他们弄出来的东西直接塞进了三星Galaxy手机里,那韩国工程师验货时,差点把游标卡尺扔进了熔炉。
熊猫玻璃横扫市场
这东西自诩“王者熊猫”,听起来像是网咖里的电脑配置。可这玻璃愣是把康宁大猩猩的价格给砍了三分之一的折扣。
国产手机界的大佬们,比如酷派和中兴,他们最早挖到了宝,用四川产的玻璃,竟然比那些外国货便宜了整整20个点。深圳那边的欧菲光采购经理当时验货,差点没笑出声,还以为报价单上小数点打错了,愣是核对了三回,结果是真的省了这么多钱。
生产线上演极限操作
厂里那生产线,宽得跟啥似的,2378mm,工人们说这尺寸就是为了气日本人,那边的标准才2350mm。线上的玻璃薄得跟纸似的,都能当刀使,老手们说切西瓜这东西肯定比菜刀利索。
这精加工车间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连0.5毫米的玻璃都能贴上三层膜还完好无损。那新来的大学生头一回见识这景象,愣是靠着墙走了大半晌才缓过神来。
认证证书多到能打扑克
质量部办公室那面墙上,ISO三大认证的牌子挂得挺显眼,保洁大姐擦个相框都比旁人多赚五百,那叫一个辛苦。记得去年环保局那帮人来巡查,看完咱们的废水处理,直接把技术手册拿走,说要好好研究研究。
最逗比的是那职业健康证儿,测噪音的机器把自己整得直接卡壳儿。后来改成了人工抽查,结果老手们的听力比那些质检员还尖儿。
客户名单像手机通讯录
长虹那家伙是咱们的股东,可咱进货还得排队等着。三星那订单多得吓人,数起来都得用计算器,那韩国来的督导组现在都能说溜溜的四川话了。
最逗的是,连光伏公司都来掺和一脚,吹嘘自家玻璃做的组件发电量能高出5%。老板一听这价,直接续签了十年的合同,财务总监看了账单,脸色都绿了。
未来要跟月亮肩并肩
厂子地盘儿扩大到三百亩了,新上马的生产线能搞8.5代玻璃。技术家伙放话说,打算弄能弯弯折折的玻璃。车间老大一听,二话不说,赶紧给生产线上的兄弟们儿发了防炸眼镜。
听说他们搞了个光伏玻璃的新东西,实验室里整天闹哄哄的。隔壁那厂子以为咱们放鞭炮庆祝啥的,结果人家是又一块样品给弄裂了。
这公司给员工发三星手机做福利,你们觉得合适不?毕竟他们做的玻璃说不定比那手机还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