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4人气: 作者:佚名
2025年3月16日下午,漯河市文化馆热闹非凡,好似菜市场一般。有一群人举着相机,在科技与摄影之间来回折腾。这帮人开完会后,并不急着回家,而是围着相机讨论参数,那专注的模样,比大妈抢购特价鸡蛋还要投入。
科技摄影不是拍UFO
去年他们跑到农科院去拍植物,结果有人把显微镜下的细胞错当成外星生物,这种误会时常发生,毕竟搞科技摄影的看到个反光板都得研究好半天光学原理,不过他们确实拍出了好些不错的照片,连《河南摄影网》都看中了。
副主席杨中刚拿到了省级摄影奖,其获奖作品是拍摄老大爷下棋,他称这是科技人文融合,实际上就是在公园蹲了三天,蹭免费棋局,然而评委认为他把棋子拍出了量子纠缠的效果,这事谁说得清。
下乡拍照顺便务农
他们搞了个去农村采风的活动,有人在拍照过程中,跑去帮老乡收麦子了。相机挂在脖子上晃来晃去,就跟个会拍照的稻草人似的。最后照片没拍多少,却学会了使镰刀,这也能算科普实践了。
去信阳郝堂村那次特别离谱,有个会员非要拍凌晨四点的炊烟,结果把全村的狗都给吵醒了,他被狗追着跑了二里地,后来那张照片取名叫《乡村晨韵》,还获得了“最具生命力作品奖”。
古庙会里的现代科技
在滑县的古庙会上,他们用无人机进行传统祭祀的航拍。老大爷们瞅见天上发出嗡嗡响声的东西,觉得神仙改坐这东西了。有个会员试着跟卖糖人的解释这是高科技摄影,结果买了二十块钱的糖人后才被放行。
最厉害的是在新县古村落,他们用红外相机拍到了一只现代老鼠,这只老鼠在有着三百年历史的老宅里。后来这只老鼠成了学会的吉祥物,因为它完美地诠释了科技与传统的碰撞。
培训课变成吐槽大会
月湾湖社区举办摄影讲座,本应讲构图技巧,却成了“怎样说服老婆同意买新镜头”的经验交流会。有个大哥讲,他佯装镜头是给孩子买的显微镜,骗了三年了 。
三映堂文化中心的专家点评特别狠,声称某会员的作品构图就跟被狗啃过似的。该会员对此不服气,坚称这是后现代解构主义。专家直接回怼道:“解没解构不清楚,反正观众看了感觉要散架了。”
得奖专业户的烦恼
杨副主席如今可烦着,自打获了奖以后,老是有人问他用啥相机拍的。他讲是用手机拍的,可没人相信。后来他索性说那是用微波炉改造的相机,结果反倒有人开始琢磨这个“新技术”了。
有个女性会员的作品登上了《摄影河南》的封面,作品内容是她家楼下的煎饼摊,她说这是在记录民生科技,实际上是因为她每天早上都去买煎饼,顺便拍了下来,如今摊主把这张照片放大挂了出来,生意火爆得很 。
未来要搞大事情
2025年,他们打算搞件大事,宣称要拍摄漯河的所有科技企业。有会员已经在打听哪家公司的食堂饭菜最美味,这挺合理——毕竟只有吃饱了,才有劲儿按快门。
还有个计划,是用VR拍摄科普视频。然而大多数人,连手机修图都没弄清楚。会长讲这称作跨越式发展,实际上就是想换个价格高些的玩具。不过市科协给予了很大支持,还表示总比把钱花在购置镜头上要好。
你们说说,这群人到底是搞科技的还是搞摄影的?反正他们自己都没弄清楚。要不你来评判一下,见过比这更不搭调的社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