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3人气: 作者:佚名
百年前抹猪油在脸上那叫潮流护肤,今天个打针还得选进口玻尿酸。这美容东西,比炒股还刺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门的自找麻烦法子。
1920年代:珍珠光泽的玄学
一战结束那时候,妹子们来劲了。布鲁克斯那家伙,一马当先,把脸蛋画得跟夜店的霓虹灯似的。这时,百货公司赶紧推出“消失霜”。这东西往脸上抹,能反光,据说比现在的网红补光灯还亮。
那时候流行把铅粉往脸上抹,现在想想简直就是慢性毒药。可那时候的人,觉得皮肤白得发光就是美,跟现在那些美颜滤镜开到爆的主播一个德行。
1930年代:自虐式美容兴起
经济不景气那时候,好莱坞的女明星们可真是搞了个大新闻。贝蒂·戴维斯把眉毛刮得跟条线似的,美容院都开始用电流来拉皮了。瞧那时候的老照片,满街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惊叹号。
这微波电流面部护理,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刑具。那时候杂志还瞎吹“电流刺激能让皮肤返老还童,年轻十岁”,现在想想,那东西顶多让人看起来年轻十秒——电得晕乎乎的,自然显得挺安详的。
1950年代:主妇们的化学实验
战后,家里的主妇们把做菜的激情都搬到了脸上。那口红,红得能照出人影,眼线画得跟针似的,简直就像个会走路的调色板。那时候有个叫“冷霜”的东西,往脸上抹一抹,都能冻出冰花来。
家伙们也没闲着,整了个史上最坑的剃须水。这东西酒精浓度比二锅头还烈,刮完胡子往脸上一抹,疼得你恨不得原地开个踢踏舞大会。现在回看那时候的广告,简直就是在推销刑具。
1980年代:美容进入重金属时代
那时候,金发摇滚乐队把荧光妆炒得火辣辣的,麦当娜更是把化妆这门艺术演绎成了砌墙大法。那时候的粉底厚得跟城墙似的,喷发胶一喷,都能当防火带用了。听说有人约会前化妆,结果卸妆时还得动用凿子,这事笑得人肚子疼。
胶原蛋白那东西当时火得跟神药似的,贵得跟金子似的。后来才发现,吃下去也就变成氨基酸了。可那时候那些贵妇们,死心塌地信了,觉得能吃出少女肌。最后,只吃出了个天价账单。
2000年代:科技美容的狂欢
千禧年危机刚消停,美容圈儿开始玩儿科技牌。透明质酸被捧成“海绵小能手”,其实跟宝宝尿不湿里的吸水材料是远房亲戚。打针美容火得一塌糊涂,诊所广告都敢吹“午休时间就能换脸”。
这LED光疗面罩,戴上后简直就像是从科幻电影里蹦出来的反派角色。说是能去痘,结果有人用了之后,脸上绿光闪闪,晚上上厕所都能把家人吓个半死,心脏病都差点犯了。
2020年代:医美内卷进行时
这玻尿酸打起来,讲究的可不是分子量大小,水光针比打卡还积极。听说00后这帮小年轻,人生规划挺有意思:20岁就开始抗衰老,25岁就搞什么热玛吉,30岁就开始准备拉皮了。美容仪的价格从几块钱到九万多都有,效果,主要还是得看朋友圈里怎么吹。
最近火了个“妈生脸”的说法,就是说整得跟没整一样。这要求就像让方便面变出佛跳墙的味儿,还得额外掏钱。那些美容博主一边喊口号抵制容貌焦虑,一边又卖着那些让人焦虑的周边产品。
看了这百年来的闹剧,发现咱们这脸蛋上的发明,跟军工大厂似的,那叫一个多。从铅粉涂脸到打针美容,从电击除皱到超声刀割脸,就一个特点,总有人傻乎乎地掏钱。那问题来了,各位,你们为这张脸交过最扯淡的智商税是啥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