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2人气: 作者:佚名
这世道送个朋友去机场都嫌路太长,结果王维这家伙,竟然从长安城一路颠簸跑到渭城,就为了送他那基友去新疆。你说这事得多奇葩,更让人咂舌的是,人家俩人也就是喝了个小酒,结果这事竟然还上了小学的课本。
唐朝的快递小哥不好当
元二这家伙要去安西都护府谋个差事,就是现在说的从西安调动到新疆库车去做公务员。那时候,没高铁,没飞机,骑马都得晃悠大半年。王维这货,当个好朋友,一大早就守在渭城驿站,就等着给他送行。
那小卖部估摸着还锁着门,王维拉着元二就开喝。这大清早的要是搁现在,肯定有人觉得咱们俩是酒疯子。可那时候的人,送别不喝点酒,好像就不是个朋友似的。
劝酒词写成千古名句
再来一杯,一旦跨过那道门,老友们就看不到了。这两句简简单单的劝酒话,愣是让王维给写活了,流传了上千年。现在的劝酒词都变成“不喝就不是兄弟”,跟这比起来,档次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要是有个朋友圈,王维那货早把“今早送元二去新疆”这茬儿晒出来,自拍加定位,保准一堆人点赞。可他只会写诗,一不小心就整成了语文课本里的必背篇目。
语文老师的噩梦
这诗就28个字,可每个字都能让语文老师唠叨半天。比如“浥”字,得解释成沾湿的意思,“更尽”就得说是喝完再来。最让人头大的是“朝雨”,偏要考“朝”是哪个音。
四年级的小子们背这东西时,心里八成都在嘀咕:这元二是个啥人?王维干嘛不直接来句“兄弟多保重”,偏要弄这么一肚子墨水。不过老师说了,考试就是要考这个,背下来就得了。
古人送行仪式感太强
今天给家伙吃个火锅就算顶格儿礼遇,咱老祖宗送别那叫一套流程。得挑个阴雨绵绵的清晨,再去驿站旁的酒馆坐坐,还得来首诗记录下这离别时刻。要搁现在,王维那家伙绝对是朋友圈文案界的扛把子。
最逗比的是那句“西出阳关无老友”,一下就把离愁别绪给演到位了。今天个咱们聊“发个微信”,古时候咱得“阳关道别”,这俩差距,简直了不得。
背古诗的奇葩理由
小屁孩儿们背这诗的时候,肯定没人跟他们说:这其实是首劝酒歌。要让他们知道了这茬,估计背得比唱山歌还来劲。你看,“劝你多喝一杯酒”,这比“床前明月光”来得有意思多了。
老师没说,王维那首诗说不定是醉得头疼写的。前一天晚上喝得有点多,第二天早上随便弄了几句应付差事,没想到后来成了经典。这事让人笑,上班偷懒说不定也能留下点啥。
古诗背不完的真相
每次语文考试都少不了古诗填空题,只因古人们太会作诗。送人礼物得作诗,喝酒时也得作诗,连看到月亮也得来一首。要是有王维今天个还活着,估计天天都得在微博上晒诗。
懂了,为啥咱们得背那些古诗词?全怪那帮文艺小青年。但想想,若不是他们写得那么有才,现在的语文课得多无趣。至少背诗总比死记硬背数学公式来得带劲。
那些背过这首诗的家伙,想当年咱们是不是也把“渭城朝雨”给念成了“渭城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