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0人气: 作者:佚名
语文考试最怵古诗鉴赏,每次瞧见“抒发了作者啥感情”这类题,手就控制不住地抖起来。那标准答案就跟薛定谔的猫似的,不翻开参考答案,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能惨到啥程度。
选择题里的套路陷阱
杨炯的《从军行》那道题选 C 的同学现在可以举手。出题的老师就爱往选项里埋地雷。你看,A 选项是闺中思妇,D 选项是同情士兵,这俩看着都像是正确答案。可标准答案,永远都会选最伟光正的那个建功立业才是标准答案,同情士兵那可就是政治不正确。
苏轼打猎那道题那可真是绝了“痛恨朝廷”这种选项那明显就是送分的。不过,就是有那种很猛的人敢选 C 要知道苏轼确实是被贬过的。可惜出题的老师不按照历史事实来出牌标准答案必须得是正能量的报效国家才是标准答案。
诗人的感情像天气预报
问“抒发了何种感情”就如同问明日的天气,那标准答案总是会从多云转为晴。杜甫必定得忧国忧民,李白必定得豪放洒脱。倘若写诗人想吃火锅这类的内容,阅卷老师能立刻把答题卡给撕了。
《再别康桥》那道题说“气势雄壮”的那个选项,明显就是来逗乐的。要是徐志摩得知自己被说成“气势雄壮”,说不定都能从剑桥河里爬出来然后去改诗。不过考试的时候,确实有那么个人选了 C ,毕竟四个选项总得蒙一个呀。
标准答案的套路公式
古诗鉴赏有个万能公式:前两句是写景的部分,后两句则是抒情的内容。写景这部分肯定是在做铺垫,而抒情那部分必然是重点。要是考到《静夜思》这首诗,那标准答案肯定得是思乡,要是说李白是因为失眠所以数羊,那可就统统得零分。
《小石潭记》那道题标准答案老是离不开“凄清寂寞”。可没准儿柳宗元只是那天没把钓竿带上,瞅着潭里的鱼干着急呀。可惜考试不能这么写非得把氛围写得惨兮兮的才能拿到分数。
古诗词里的标准人设
诗人得有个设定,杜甫得是那种历经苦难、满怀悲愤的样子,李清照得是那种充满凄惨哀伤的模样。要是考《将进酒》这篇作品,那标准的答案就必须是豪迈的风格,要是说李白喝多了之类的答案统统都不能算及格。
王维那道题可真坑,“抒发了主观感情”竟然成了错误选项。难道王维画画就只是在进行客观记录吗?出题老师或许压根没见过他的山水画,那云雾缭绕的样子,明显是加了滤镜的呀。
考试时的求生指南
遇到“抒发了何种感情”时,先去挑选那最光辉正义的选项。诗人或许会被饿死,然而一定要爱国;或许会遭遇失恋,不过必须保持积极向上。记住这个诀窍,古诗鉴赏题起码能多得 5 分。
要是真不会,那就选那个最长的选项呗。出题老师为了能把正确选项讲明白,一般都会多写几个字。这个秘诀能值 50 分,可别跟别人说这是我说的呀。
阅卷老师的脑回路
阅卷老师在批改“抒发了什么感情”这一项时,手中握着标准答案。你若写诗人想回家吃饭,老师就想给你打零分。考试并非比拼谁理解得准确,而是比拼谁背诵答案背得熟练。
《爱尔克的灯光》那道题“兴奋雀跃”以及“高唱凯歌”这俩明显就是来凑数的。不过还真有猛士选了 A 说不定是把作者当成中彩票的那种感觉。标准答案一直都是“复杂心情”,因为这样能让阅卷老师显得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