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1人气: 作者:佚名
天才和疯子间那点距离,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真挺窄的。像海明威、丘吉尔、梵高这些大佬都曾得过那啥“天才病”,现在咱天津每100个人里,就有一个被这病给缠上了。
这病专挑年轻人下手
15到19岁这年纪,正是得病的高峰,还赶上了高考这档子事。你说说,白天头都大了,数学题让人头疼,晚上突然就幻想着能考进清华,这心态,真是有点不对劲。30来岁的年轻人,看病的主力军,房贷压得人喘不过气,情绪波动那叫一个大。
天津安定医院的研究表明,这病的终身发病率是0.98%。换句话说,在你那百人朋友圈里,说不定就藏着个情感波动达人。但放心,梵高生日3月30日都成全球节日了,咱这病也能名垂千史。
情绪像坐过山车
上午还幻想着自己能坐上美国白宫的宝座,下午就哭鼻子想寻短见,这心态我太了解了。躁狂的时候能连续三天不睡觉赶方案,抑郁的时候连外卖都不想点。医生把这叫“双相”,我倒是觉得人生就像开了随机游戏。
最让人头大的是中间那缓冲期,好像病真好了似的。结果药一停,第二天就跳进业主群里跟物业干架,架吵完又后悔得想赶紧退群。这来回折腾,自己都觉得像是在演一出戏,真是自己把自己逗笑了。
误诊率比考研上岸率高
医生们,这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分不清,就像俩长得像的亲兄弟。我那家伙跑遍了五家医院,诊断结果从抑郁到人格障碍,啥都有,最后才在安定医院确诊。我劝大家直接挂心境障碍科,别再瞎跑了。
更悲催的是,误诊成普通抑郁,结果一吃抗抑郁药,直接从躺尸变亢奋。有家伙吃药后半夜给前女友写小作文,第二天清醒过来,直呼想穿越回去掐死自己。所以说,确诊这事挺关键的,别自己瞎猫碰死耗子似的乱吃药。
治疗要趁早
这病例刚出来时,治愈率快得跟开挂似的,但要是拖成慢性子,那就头疼了。有个家伙发病的时候,一口气写了十万行代码,结果清醒一看,全特么是乱码。所以说,赶紧治治,不仅能保住小命,还能保住饭碗和那谁谁谁。
这药调整得跟调酒似的,每种药都得先喝上几个月。副作用,手抖、发胖、想睡觉,虽然挺闹心的,但总比光着腚跑强。我有个朋友,吃了药后胖了二十斤,他说虽然身材变样了,但至少不用在朋友圈晒那啥了。
社会功能说没就没
最要命的是就是人不像人。躁起来能把同事全得罪完,抑郁起来连微信都不想回。有个家伙每次发病就辞职,现在简历上工作经历跟打地鼠似的,到处都是洞洞。
家里头苦不堪言,得忍受病人时而疯狂购物,时而绝食抗议。建议家属们赶紧报名3月30号的公益活动,学学怎么应对病人这情绪炸弹。毕竟这病得长期作战,没个支援团真的顶不住。
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按时把药吃了,效果跟普通人差不太多。想当年梵高要是用了碳酸锂,估计能多创作几幅向日葵。现在医学发达了,这病早不是什么绝症,顶多算个慢性病,跟高血压差不多。
最关键的是咱们得跟病魔处好关系。这家伙把病情发作的日子都记在日历上,躁狂的时候搞创作,抑郁的时候睡大觉,居然还出了一本书。我瞧这招挺屌的,把问题当优点用,这才是真有两下子。
咱身边是不是有那种情绪波动像坐过山车的小伙伴?他们干过最扯淡的事是啥?说出来让大家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