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3人气: 作者:佚名
创意广告里的情感攻势,搞得好能让人泪如泉涌,搞砸了就得小心变催命符。那些一看到就让人心甘情愿掏钱的广告,多半是戳到了咱们钱包和泪点的那个敏感地带。
老板说要有情怀
某奶茶广告里,女主角手捧奶茶,在雨中狂奔,背景音乐煽情得要命。但现实中,下雨天点外卖,配送费都让人肉疼,谁会傻到冒雨去买奶茶?广告人以为我们会被这画面感动,但其实我们更想看的是配送小哥不小心摔进下水道的搞笑幕后花絮。
去年双十一那天,某品牌推出了“给心爱的人付账”的广告。结果,一看数据,当天退货率竟然有40%,这数字简直亮瞎眼。看来,爱情的账单实在是有点贵。消费者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咱们:感情可以聊,但金钱这事还是得悠着点。
专家说要用心理学
广告公司喜欢拿“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唬人,把泡面广告吹嘘成满汉全席似的盛宴。但现实中,那些加班吃泡面的打工仔,他们的需求其实还停留在“活着”这最基本的层面。有个方便面品牌搞用户调查,结果发现大家最在乎的竟然是“能不能多给个叉子”。
心理专家表示,情感攻势能让人放松警惕。可一瞧那“最后三天大甩卖”的横幅,咱们的防备心立马全开。调查发现,有的店铺竟能连着三个月都打“最后三天”的招牌,这数学技能简直可以媲美体育老师了。
数据说年轻人吃这套
婚恋APP的广告投放数据揭示,"孤独"这俩字儿点击量爆表,比那啥"邂逅"多了三倍!现在你打开视频网站,满屏都是"30岁还不结婚"的焦虑广告,看的人直想赶紧把APP给卸了。
2023年的消费调查报告说,那些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为了所谓的“情绪价值”,掏钱的次数多了60%。这可好,连卖扫把的都开始推销“治愈生活”了。下次,咱们就直接来句“买了能少挨骂”,这得多实际!
甲方说要有温度
这SUV广告把车吹成温馨家庭港湾,结果80%买家是单身汉。4S店那销售员说,顾客就问“油耗低不低”、“贷款贷几年”,谁管你能不能带着一家子看星星。
广告里老爱吹“诗意栖息”,外国妞儿在那样板间里喝咖啡,美得跟画儿似的。可咱们真去看房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把出租屋那堆破烂家具塞进去。要不开发商直接在户型图上写明“宜家家具兼容指数”得了。
乙方说要有创意
那洗发水广告里,明星长发飘飘走红毯,结果消费者一试,梳子都梳不动。后来改成了展示三天不洗头的真实效果,结果卖得比以前还好。看来,接地气这事比那啥仙气来得更实际。
广告公司总爱说“得让人感同身受”,可最后拍出来的片子都是总裁在200平的大办公室里望向城市。我倒是建议他们去城中村逛逛,拍拍“如何在5平米的小屋里挤出晾衣服的地方”,这样可能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消费者说要有诚意
调查数据表明,有七成八的人觉得那些促销短信里所谓的“尊贵客户”字眼其实是在搞笑。跟那些“专属优惠”比起来,我们更想知道为啥买了东西就赶紧降价。有家电商把“降价通知”改成了“我们定价搞错了”,结果竟然还收获了好评。
直播间里那帮家伙喊得跟亲爹妈似的,可一到退货那时候,客服就成了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有家伙退货时写了个神评论:"咱们都说好是家人了,怎么退货运费还得我自己掏腰包?"我给建议,以后广告词就改改,改成这样:"咱们虽不是一家人,但相处起来可比陌生人还亲!"
看了这些广告的把戏,你是不是也忍不住想对哪个品牌的“感情勒索”广告来一番吐槽?是那个把买钻石等同于表达真情的珠宝店,还是那个把外卖盒包装成浪漫情书的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