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6人气: 作者:佚名
本报记者 邱晨晖 中国青年报(2015年11月24日第1版)
机器人?“征服世界”的机器人。
在11月23日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作为第一位发言者,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阿图罗·巴龙切利在“机器人”一词前加上了这个花哨的形容词,并把它放在了演讲标题中。
这位与机器人打交道30多年的从业者“坚定”地相信,中国及世界各国必然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机器人时代,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幻电影中那些“遥不可及”的机器人就会变成现实。
他举了一系列数字来说明这一点:目前,全球大约有150万台机器人在工厂里工作。未来3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到230万台。相应地,服务机器人的数量也会增长得更大,达到1500万台左右。这些都将迫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同期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与主会场仅一墙之隔,这里的各种机器人似乎也印证了他的说法。
有挥动手臂秀肌肉的工业机器人,有能飞上天、钻入地下的特种机器人,还有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服务机器人。当天,来自日本石黑浩的一款有情感的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机器人拥有与人类相似的面部、皮肤、体型和声音,能模仿人类的动作和表情,甚至在说话、唱歌和表演时表达情绪。此外,知名动漫人物“大白”、“小爱机器人”等仿真机器人也在会场亮相。
事实上,迎接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美国再工业化和工业互联网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日本新机器人战略、欧洲“星火计划”、韩国机器人强国战略、新工业法国、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无一不把发展重点放在机器人上。
今天,中国把世界机器人大会邀请到北京,有人将此解读为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机器人释放的信号。然而,尽管中国拥有巨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国产机器人所占市场份额并不大。当天,会场云集了机器人行业的“四大巨头”——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安川电机和发那科。这几家公司占据了中国约60%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40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显得“弱不禁风”。
正如国家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提醒的那样,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国产机器人份额仍然很小,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机器人行业很可能重蹈汽车行业、光伏行业的覆辙——机器人数量剧增,但在市场上却没有取得任何优势。他表示,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汽车制造业。2013年,中国采购组装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其中外资机器人一般为6轴以上的高端工业机器人,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占比高达96%。
形象地说,国外机器人已悄然进入中国,且进入的领域多处于产业制高点。与之相对应,国产机器人目前仍以3轴、4轴机器人为主,主要应用领域为搬运、上下料机器人,处于产业低端。
因此,曲道奎大胆建议,中国机器人发展应该学习中国高铁模式,借助国内市场爆发的优势,集中资源,真正培育出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机器人企业。
国家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也支持这一说法。在他看来,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分为“应用”和“制造”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曲道奎提到的市场占有率,目前这个比例并不理想,在所有在用的机器人中,国产机器人只占10%左右。另外,中国机器人的应用极不平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
更值得注意的是,王天然称,中国之所以在“应用”上遇到问题,根本上是受制于“制造”的问题。他直言,关键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等依赖进口,这占了机器人产业化相当一部分成本,导致成本过高,市场化进程举步维艰。
而大众所关注的服务机器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服务机器人被视为未来机器人市场的新热点。今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一款扫地机器人进入了线上家电销售前十,其销量甚至超过了目前热销的小米手机和创维电视。有人预见,未来机器人将像手机、电脑一样,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但包括这些服务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的推广应用,还面临着成本高、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阻碍。针对这一现状,王天然表示,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院所,在研发时都要聚焦核心零部件,在基础材料、加工工艺、“人机融合”技术上多下功夫,否则国产机器人就只能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
北京,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