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3人气: 作者:佚名
第一届世界杯,就如同好些穷兄弟凑钱去吃火锅,结果最后却发觉连锅底都买不起。乌拉圭是个畜牧业小国,人口仅有两百万,可它硬是凭借两届奥运冠军的名号,把世界杯弄成了自家后院烧烤。
足球强国的任性要求
乌拉圭人非要在自家门口举办世界杯,原因特别直接:他们连续两届是奥运会冠军。国际足协琢磨了一下,要是没有他们参赛,这比赛就跟村口大爷下棋没两样。欧洲人一听说要去南美,马上就蔫了,毕竟那时候坐船过去得花一个月的收入。
最终,仅有比利时、罗马尼亚等四个欧洲队伍勉强报名,其他队伍都纷纷称“下次肯定来”。乌拉圭人对此倒是不在意,反正他们认为冠军迟早会是自己的,多几个队伍来参赛就当作是陪练 。
欧洲人的算盘打得响
欧洲职业俱乐部的老板们掰着指头算了算,主力球员去南美踢球三个月,这不是要让我们倾家荡产,于是除了几个实在不好意思拒绝的国家,其他国家都找理由开溜了,法国队老板甚至声称队医查出球员普遍患有一种怪病,叫坐船会送命 !
那时球员一个月的薪水,也就够买几斤牛肉,去乌拉圭的船票,抵得上他们半年的工资。比利时队为了节省开支,把替补席改成了吊床,还说这东西既能让人休息,又能当行李架使。
比赛规则像闹着玩
原本计划有16个队参加比赛,然而实际只来了13个队。国际足协临时更改规则,这简直就像是考试前更改考纲的缺德老师。他们把13个队分成了4个组,其中有的组是3个队,有的组是4个队,而且抽签的过程比菜市场讨价还价还要随便。
最逗的是,为确保强队不提前碰面,他们把欧洲四队和南美三强分隔开。这做法就如同打麻将防着同局的人作弊一样,可结果抽签时却出了岔子,阿根廷和乌拉圭差点在小组赛就遇上 。
决赛前全民皆兵
决赛那天,十万阿根廷球迷大喊着“胜利或者死亡”,冲进了蒙得维的亚。乌拉圭警察严阵以待,逐个进行搜身检查武器,那场面就跟边境缉毒似的。有个球迷因为带了把指甲刀被扣押了,还辩解称这是用来给足球放气的。
体育场外面停着救护车,还停着消防车,这不是为了防备球迷闹事,而是为了防止两国球迷直接干架。听说有个阿根廷球迷带了一本《论持久战》,结果被当作危险人物直接给遣送回国了。
决赛变成街头斗殴
乌拉圭与阿根廷的决赛火药味十足,裁判吹哨的频率比吹冲锋号还高。上半场时,阿根廷以2:1领先,乌拉圭球迷便开始往场内投掷臭鸡蛋;下半场,乌拉圭连进3球实现逆转,阿根廷球迷接着又开始扔鞋子。
比赛结束后,两个国家的媒体开始了骂战,先从球员的技术开骂,接着又骂裁判的人品,最后竟然上升到了国家的尊严。当两国足协宣布“断交”的时候,外交官们还在琢磨足球跟外交到底有啥关系。
冠军奖励寒酸得感人
乌拉圭获得冠军以后,奖励是给每人一双新的球鞋,还能免费吃牛肉,一直吃到饱。冠军队伍的队长手捧着奖杯在街上游行的时候,有球迷询问可不可以借奖杯去装腌白菜。这座奖杯后来价值非常高,可当时在乌拉圭人看来,它就是个镀了金的汤碗。
如今瞅第一届世界杯,恰似瞧老照片里那种夸张造型。然而恰是这般不正规的起始,赋予了世界杯别样魅力。你们说要是现今办世界杯仍如此随性,会不会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