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2人气: 作者:佚名
机器人比赛这东西,听起来挺高大上,但仔细想想又有点小天真。一帮小屁孩儿摆弄着能跑的金属块,跟玩儿电子竞技似的,还得按年龄来分,U12那帮小家伙儿可能连刹车片长什么样儿都还没见过。
铁疙瘩也分三六九等
新加坡公开赛搞了个大新闻,竟然把7岁的小屁孩跟19岁的青少年放一块儿比拼,这操作也是没谁了。主办方倒是挺有创意,把这叫做“跨度式发展”,我寻思这不就是偷懒找借口。更逗的是,有个8岁的小选手写赛车程序写到一半,竟然哭鼻子了,原来隔壁那初中生用的算法,他一个字都看不懂。
那比赛用的迷你车儿,长得跟玩具似的,买它得花掉大半年的薪水。听说去年有一辆失控了,直接冲出跑道,把裁判那儿的咖啡杯撞了个稀巴烂,修车钱比杯子都贵。今年主办方吸取教训了,给裁判们发的全都是塑料杯,就怕再出洋相。
程序员的童年都喂了狗
瞧那帮小家伙儿整代码,简直跟变魔术似的,遇到bug就爱来个重启大法。有支马来西亚队伍,重启次数高达二十多次,结果发现,原来是轮胎装了个反。惨绝人寰的是日本队,决赛前一天,他们的赛车突然跳起了机械舞,翻遍代码才发现,原来是隔壁泰国队蓝牙连错了。
比赛规则里最让人头大的一条:严禁使用现成代码库。新加坡有个天才少年现场跳脚,抱怨这跟自己老爹的工作性质差不多。裁判长嘴角一扬,悠悠地说:"这下你该明白程序员为啥头顶草丛茂盛了?"
裁判比选手还紧张
赛场上最累的不是那些在赛道上拼杀的选手,而是那些四处奔波捡拾零件的志愿者。那些赛车简直是个不定时炸弹,时不时就在空中来个华丽丽的解体秀,螺丝螺母满天飞舞。记得有一次,印度队的赛车在第三圈的时候,后轮竟然带着电池玩起了失踪,最后在观众席下面才被找到。
裁判团里那英国老先生真是杠精上身,非得拿游标卡尺仔细量赛车尺寸不可。结果有支队伍跳出来抗议,说他们车上的赞助商贴纸厚了整整0.1毫米。老先生这才不情不愿地收起了他那宝贝工具。后来一查,原来贴纸下面藏着块口香糖。
家长比孩子更拼
家长们坐在观众席上,一个个都像特工似的,有的拿着望远镜仔细研究对手的赛车构造,有的则用手机偷偷拍下别人的控制台。最逗的是那位韩国妈妈,她儿子比赛时,她全程举着个信号干扰器,结果被保安请出场时,她还硬说是便携式加湿器。
颁奖仪式上闹剧连连,亚军那老爹猛地冲上台去,大声宣称自己儿子该拿冠军,理由是冠军那帮家伙的车轮子使了禁用的轴承。结果一查,那轴承竟然是他上周在淘宝上买的同款!
赛后故事比比赛精彩
赛后聚餐变成了技术分享大会,小家伙们热议怎么让赛车玩漂移,大人们则琢磨怎么蒙混过关。泰国队透露了一招:他们在程序里藏了个小惊喜,赛车跑完特定圈数就会自己吹哨,裁判笑一笑,分儿就上去了。
最悲催的是那澳大利亚车队,他们的赛车在表演赛上突然连上了场馆的WiFi,结果开始播放队长上网的记录。后来一查,原来是有人把车上的屏幕给接到了学校的监控系统中去了。
下次比赛可能更离谱
听说四月份那啥比赛要来个无人机环节,评委都是以前那空军退役的。听说有个队伍要给无人机搞个抓钩,想着直接把对手的赛车给“拎”走。组委会急得不行,赶紧又出了个新规定:啥捕鼠器改装件,别想用!
瞧着这群小家伙跟机器人较劲,我突然想起咱们那时候玩四驱车简直弱爆了。说起来,这事得好好琢磨琢磨:要是你家小子要去参加这种比拼,你是打算教他编程还是教他怎么拆对头的赛车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