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5人气: 作者:佚名
临床上营养问题可是个关键,但现在好多人对病人有没有营养风险都不太清楚。这不但关系到治疗效果,还跟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扯上了关系,引发了不少争议。
营养风险与以前不同的形势
以前咱们国家接受规范肠外肠内营养的人不多,每年也就几千例,那时候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要求挺严格,所以适应证这方面的问题不算突出。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每年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已经达到几百万例。这就迫使我们要重新评估肠外肠内营养的适应证,而且“营养风险”这个概念现在变得特别关键。和以前比,情况变化可大了去了。
在临床上,对营养风险评估进行重新审视是必须的。以前病人数量不多,但现在病人数量大幅上升。如果不重新思考评估方法,可能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
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策略
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得根据他们的临床状况来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有研究支持说,那些有营养风险的人在接受营养支持后,情况通常会有所好转,比如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等。可要是患者没有营养风险,营养支持未必能改善他们的状况。所以说,营养支持不能随便来,得有根据才行。
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得先考虑营养风险的评估。比如说,对住院和门诊的病人得做营养风险的筛查,然后根据筛查结果,再结合临床情况,来决定是否提供营养支持。这可是一门严谨的医疗学问。
营养风险调查工作的开展
2004年12月4日,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成立了协作组。这个协作组开展了分阶段的调查工作。在第一阶段,共有13个医疗中心,15098名来自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参与了调查;而到了第二阶段,同样是13个医疗中心,调查对象则包括了13000名来自中、小医院的患者。
调查结果给出了一大堆具体数字。比如说,第一阶段营养不良的比例是12.0%,这比传说中的70%低多了。第二阶段,营养不足的比例是10.4%,风险发生的比例是33.8%。看得出,通过调查我们能得到准确的结论,还能更清楚地了解情况。
营养支持使用中的不合理之处
调查发现,在面临营养风险的人群里,只有32.8%的人得到了营养支持,但竟然有10.0%的人错误地使用了。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一方面,患者或家属可能会出于主观意愿,觉得营养支持越多越有利。另一方面,一些没有医保的患者因为经济困难,根本无法负担必要的营养支持。
医生这边也有问题。有的医生被药厂影响,给那些不需要营养支持的人也用上了营养,还有的医生就靠经验判断该不该用营养支持,这样很容易出错。这些问题都反映出现在营养支持的使用很不合理。
如何改善营养支持现状
咱们得对营养支持不合理的问题拿出点具体的办法来。得先好好宣传营养风险这个概念,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病人或者家属,都得真正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另外,医疗资源得合理分配,别浪费了,也别用错了。
医生这活儿,诊疗得按规矩来,不能让外头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搅和了。比如说,得按营养风险筛查的结果来给病人补营养,不能光凭感觉或者被别的啥非医疗因素给带偏了。
强调营养风险的意义
营养风险评估在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准确评估能确保病人恢复得更好,忽视了就可能对病人健康造成伤害。恰当的营养补给能提升医疗的效率和效果。关注营养风险能让整个医疗系统运作得更科学。
大家看看,咱们了解了这些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的知识后,是不是发现周围有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就是被错误地判断是否需要营养支持?希望大家能点个赞,把这个信息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正确判断营养风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