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2人气: 作者:佚名
端午佳节,咱们吃粽子纪念屈原,洋人一听,连连点头,赞咱们是行家里手。诗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换来了全民放假,享受糯米的美味,这买卖,简直是赚翻了。
粽子是个技术活
现在的粽子哪还只是用竹叶包的饭那么单调。杭州那家超市端午节的展台上摆了28种馅料,从十三香小龙虾到黑松露和牛,要是不懂行的,准以为是在卖饺子馅料。咱广东的同事说他们那边的碱水粽要蘸白糖吃,北方的朋友们听了,那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
这真空包装技术真是一绝。去年我网购的粽子在快递柜里躺了半个月,拆开一看,竹叶竟然还是翠绿的。要是在古代,老祖宗们看到咱们现在用高科技来对付发霉的食物,估计都得把《离骚》改名叫《食品保鲜秘籍》了。
英语好能吃得更嗨
在旧金山那片唐人街,我亲眼目睹了一位老外指着粽子大喊“sticky rice burrito”,当时墨西哥大妈差点儿就跳出来要收版权费。要是你会英语,就能跟他们解释说,这东西叫“Chinese tamale”,反正老外们对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界限模糊得很。
那留学生做翻译小工,翻译菜单一小时能赚40美元,专给中餐馆打工。最搞笑的一次,他把“夫妻肺片”翻译成“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结果那道菜在ins上瞬间走红。现在你懂为啥新东方烹饪学校和英语培训班总爱挨着开了?
双语大脑点错技能树
宾大说双刀手能拆粽子时还能记单词,我试试看——结果粽子叶把托福单词书缠了个结结实实。家伙说这是“文化交流”,我寻思着大概就是糯米太粘了。
说真的,要是你用英语给老外解释为啥甜咸粽有分歧,脑瓜子立马就变成战场了。这不,上周我在超市眼睁睁看着俩洋学生为了“豆沙粽要不要搭老干妈”这事,用那六级词汇跟对方喷得脸红脖子粗,那收银大姐儿默默地往扫描枪里多按了三块钱,当是给这俩人精神损失费了。
防痴呆不如防胃胀
研究说,会说两种语言能推迟痴呆症发作,可它没提吃太多粽子会引发急性胃膨胀。去年端午节,我妈给我寄了三十个粽子,我和室友愣是吃了七天,现在一看到绿色食品,那条件反射就来了,直接背起了《出师表》。
更神奇的是那小区里的英语角,张阿姨那儿,愣是拿chinglish教老外那些“不折腾就死,你试试看”的歪理,李大爷那儿更是神奇,他偏要论证屈原和莎士比亚是笔友。结果三个月后,物业直接来个公告,直白点说,别整那些洋八股,不然垃圾分类全给你算成其他垃圾了。
粽子经济学
上海一高校做过统计,发现不少学生为了凑单满减,买来的粽子最后成了桌上的装饰品。有个考研党更是惨,用粽子做了三个月的书立,结果拆开一看,发现考研的日子竟然和端午节撞车了。
直播这事简直太扯淡了。那主播喊得那叫一个激动,“我去!这可是咱们中国的肯德基!”还卖了个99块的礼盒,结果一看,居然是便利店那款。消费者一投诉,那叫一个气,说自己是“端午节那傻帽儿”被坑了。工商局的调解员听了,直接笑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都签错页了。
语言的尽头是玄学
家伙单位搞了个包粽子活动,HR那货非得让咱们用英语写个祝福卡片。市场部的王总监那货写了个“让龙舟再次辉煌”的东西,结果老板拿这当反面教材给挂墙上了。更逗比的是,美国那帮客户把这东西当成了政治暗示,直接给咱加了200万的订单。
咱现在懂了为啥幼儿园里就教“happy 端午节”了?反正等咱们这帮老骨头儿上了岁数,搞不好还得跟英语和那啥人工智能抢粽子。可话又说回来,你瞧瞧Siri把“咸蛋黄”翻译成“salty egg's boy”,这人类是不是还能来个逆袭?
话说回来,咱们公司那端午节的福利粽子,最后都是怎么处理的呀?可别告诉我,都送给了前女友的现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