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5人气: 作者:佚名
老年人痛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药物治疗:
1、一般来说,所有痛风患者都应按照“三低一高”的原则调整饮食:
①低嘌呤或无嘌呤饮食:可减少血液中尿酸的生成。实验证明,无嘌呤饮食7天后,血尿酸水平可下降1-1.2毫克,尿液中排出的尿酸量可减少1/4;
②低热量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日1g/kg,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少吃甜食,消除超重或肥胖。
③低脂、低盐饮食: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高血压。脂肪摄入过多,可减少尿酸排泄。钠摄入过多,会使尿钠增多,在肾脏与尿酸结合形成尿酸钠,尿酸钠易沉积在肾脏;④多饮水:多喝水,最好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有利于尿酸排泄,可防止尿酸沉积在肾脏。
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部分鱼类,如:沙丁鱼、凤尾鱼、鲤鱼等。高嘌呤食物包括:肉类、家禽、贝壳类和螃蟹。例如:菠菜、扁豆、黄豆、黄豆、芦笋等。低嘌呤食物包括其他蔬菜,如菜花、蘑菇、芹菜、水果和坚果、鳗鱼、白鱼、鲢鱼、肉松、河虾等。低嘌呤食物包括:牛奶、鸡蛋、面包、饼干、优质白米和精制白面粉,部分蔬菜:如黄瓜、茄子、西红柿、萝卜、胡萝卜、卷心菜、大白菜、海带、山药等。
单纯的饮食治疗可能仅对血尿酸轻度升高(小于480μmol/L,即8mg/dl)或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者有效,而大多数痛风患者仍需要药物治疗。由于血尿酸升高主要来源于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外源性食物产生的尿酸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正常人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每天摄入嘌呤150~200mg,而体内代谢产生的嘌呤总量为每天600~700mg,远远大于食物来源。因此低嘌呤或无嘌呤饮食未必能完全纠正高尿酸血症和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没必要强迫患者完全遵循无嘌呤饮食。 患者每天的肉类摄入量最多可以达到100克,为防止营养不良,每天可以适量吃牛奶、鸡蛋等。
避免引起痛风的诱因,加强自我护理,作息规律,适当坚持体育锻炼。避免受凉、劳累、紧张,穿舒适的鞋子,不要伤及关节,戒烟、戒酒。酒精能促进尿酸合成,过量饮酒可使乳酸升高,阻碍尿酸排泄。啤酒本身含有大量嘌呤,痛风患者应避免饮用各种酒类。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尿液pH值低于6.0时,可服用碱性药物,如晚上服用乙酰唑胺250mg,保持尿液碱性,防止结石形成。
2.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治疗
迅速、有效、彻底终止发作,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防止其变成慢性病。越早越好。应卧床休息,避免让患处关节承受重量,将其置于最舒适的位置,并尽快服用消炎药。关节疼痛缓解 72 小时后才可恢复活动。
(1)秋水仙碱:能降低或阻止白细胞和滑膜内皮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吞噬尿酸,减少乳酸生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沉积,减轻炎症反应,起到镇痛作用。对控制炎症、止痛尤为有效,有效率达95%以上。一旦怀疑或已发生应尽早使用,但不增加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合成。口服剂量为0.5mg,每日1次或1mg,每2天1次,每日总量为4~8mg。症状缓解后逐渐减至每日0.5~1mg,直至关节痛完全消失。如出现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可停药。 静脉注射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及消化道反应严重不能耐受口服的患者。一般将1~2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5~10分钟缓慢注射,6小时后可再次注射1mg,但每日总量不得超过4mg,以免漏出引起组织坏死。如已口服秋水仙碱,总剂量不宜超过2mg。治疗急性痛风时,每疗程应停药3天,以免发生累积中毒。秋水仙碱毒性很大。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有出血性肠炎、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细胞损害、皮疹、脱发、蛋白尿、上行性麻痹、抑郁、呼吸抑制等。因此肝肾功能不全、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者禁用或慎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疗效不如秋水仙碱,但作用较弱,即使发作超过48小时也可以使用。此类药物有很多。
①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毒性较小,对约80%~90%的患者有效率。一次50mg,3次/日,症状缓解后25mg,2-3次/日。主要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皮疹、胃肠道反应等。用药期间还应随访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
②保泰松或羟苯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促进尿酸排泄。起始剂量0.2~0.4g,以后0.1g,每4~6小时1次,症状改善时减为0.1g,3次/日。数日后停服。本药可引起胃炎及水钠潴留,活动性溃疡及心力衰竭患者不宜使用。③吡罗昔康(Piroxicam):作用与吲哚美辛(Indomethacin)相似,能迅速缓解症状。20mg/d,一次服用,该药作用长,胃肠道副作用少。长期使用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④布洛芬:包括布洛芬、酮洛芬(酮洛芬)、布洛芬(芬必得)等。该类药物作用与阿司匹林、保泰松相似,但副作用轻,仅少数病人出现胃肠道反应和皮疹,偶见转氨酶升高,对血象、肾功能无明显影响。0.2~0.4g,2~3次/d,在2~3天内控制急性症状。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在以上两类药物无效或有禁忌时使用。一般最好不用(易出现反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U静脉滴注或40-80U肌肉注射;泼尼松30mg/d,分3次服用;地塞米松3-6mg,分2次口服。症状控制后停药。不宜长期使用。曲安奈德(曲安奈德、去炎松)5-20mg关节内注射,一般24-36小时内缓解。
水杨酸、保泰松等药物因副作用较大,临床上较少使用;阿司匹林可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和抑制其尿酸分泌,从而加重痛风,故禁用。
3. 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
以排泄尿酸或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为主,控制高尿酸血症,维持血尿酸在正常范围内。药物组的选择常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和24小时尿酸排泄量而定。每日尿酸排泄量在600毫克以下、肾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肾功能受损、每日尿酸排泄量在600毫克以上的患者,应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还可与血尿酸明显增高、有大量痛风石沉积的患者合用,可降低血尿酸,加速痛风石的消失。
(1)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此类药物能增强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抑制尿酸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防止尿路结石和痛风石的形成。已有的痛风石会缩小或消失。适用于肾功能基本正常的痛风患者。若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或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0ml/min,则无效。可连续使用本药12~18个月,直至尿酸水平稳定。常用药物:
①丙磺舒(羧苯磺酰胺):一般以0.25g,2次/日开始,2周内增至0.5g,3次/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日。血尿酸降到正常后,改为维持量0.5g/日。主要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白细胞减少及溶血等。少数患者服用此药可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用药期间,由于尿液中存在还原性物质,尿糖可呈假阳性反应。
②磺吡酮(苄吡酮):作用强于丙磺舒,为保泰松的衍生物。用量从每日两次50毫克开始,逐渐增至每日三次100毫克,每日最大剂量为600~800毫克。可根据血尿酸浓度确定维持量。副作用与丙磺舒相同,但骨髓毒性发生率较高。本药与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
③苯溴马隆(Benzbromone、Benzbromocoumarone、痛风利先):作用较强,半衰期长,一次服用可持续48小时,副作用少,不影响肝肾功能,但如有肾功能降低仍可使用:25~100mg/d,一次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300mg。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肾绞痛,诱发急性关节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