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3人气: 作者:佚名
咱们的国学,最近几年火得跟赶集似的,学校里汉服飘飘,三字经朗朗上口,开笔礼搞得不亦乐乎。家长们看着那叫一个热闹,可孩子们,一脸的迷茫。这堆花哨东西,真有用吗?
国学不是表演
穿个汉服,摇头晃脑地背几篇古文,就自诩懂国学了?国学的真谛是思想,而非表面形式。厚德能承载万物、和谐共存、尊敬师长,这才是国学的灵魂。要是你只让孩子死记硬背《三字经》,那不如让他多背背乘法口诀。
国学教育得真心实意地学,不能只是装装样子。有些学校为了装点门面,搞出一堆花里胡哨的仪式,可学生们连《论语》里的基础道理都不明白。这东西根本就不是国学,纯粹是搞文化秀,跟马戏团表演似的。
国学篇目越多越好?
王旭明社长语出惊人,初中语文教材的中国学篇目得有35%。这比例挺吓人的,可问题来了:篇目多了就真好吗?显然不是这么简单。选篇目得讲究质量,可不是随便把一堆古文堆砌起来就能算数的。
有人觉得,学校国学课目越多,那肯定是对国学重视得紧。可要是文章内容不实用,时效性又跟不上,就算课目堆得再多,也是白搭。咱们也不能让娃儿们在21世纪还学那些“三从四德”的老黄历。国学这东西,得与时俱进,不能只靠数量来撑场面。
国学班,靠谱吗?
这几年,“国学班”和“淑女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们抢着把自家娃送进去。可结果是啥?有的“国学班”竟然把风水、算命这些江湖伎俩都搬出来了,简直跟骗术似的。这哪儿是国学,分明是文化垃圾。
正宗的国学课,得教人怎么从古人的智慧里头吸取精华,别教他们算命或者装“淑女”。国学可不是用来炒作的,更不是赚钱的把戏。那些靠国学捞钱的培训班,赶紧歇菜。
国学教育要创新
咱们的国学教育也得与时俱进,别整天摇头晃脑地背那些古文了。现在有些学校开始玩儿新花样,把国学和现代教育掺和到一起,比如把那些文教、礼教、乐教跟科学、艺术、社会这些课程混搭。这招挺高,至少让那些学生觉得上课不那么枯燥了。
咱们的国学推广也得来点新花样,别老一套一套的。比如说,咱们可以弄点动画、游戏啥的,让学生们对国学产生兴趣,还能学到东西。现在的娃儿们可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虫,咱们得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教他们。
别让课本越来越厚
课本越看越厚,国学内容也多了起来。可咱们的学生时间宝贵,负担不能太重。要是为了多学点国学,让孩子们每天背得脑袋疼,那这教育还有啥意思?
搞国学教育,别只顾着加课本,那东西多了也显不出真心重视。课堂里少扯淡,多来点干货,经典读起来快,效果也杠杠的。别让学生觉得国学像背课文那么累,不然越学越觉得头疼。
国学,真的有用吗?
袁行霈老先生在北大开讲,他说咱们的国学宝藏能给我们精神生活添彩,还能把咱们民族的力量给凝聚起来。这话听着挺有道理,国学这东西确实能让人脑子清醒,心眼儿明,可这得是真心实意去学,不能光做个样子给人家看。
国学精髓不在表面装样,关键是要内化于心。光穿汉服、背几句古文,那学问再多也是白搭。国学要和生活接轨,让人在不经意间领悟“厚德载物”的真谛。唯有如此,国学才能深入人心,让人受益匪浅。
你说这国学教育,是真心教咱们国学精髓,还是就图个热闹,瞎炒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