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9人气: 作者:佚名
复旦和杨浦的塑料兄弟情
每次瞧见复旦和杨浦那俩老搭档又签啥协议,感觉就像看俩老夫妻在秀恩爱似的。这不,这次签字仪式上,俩领导笑得跟刚领了证似的,可谁还记得去年10月才刚签过一个框架协议?这节奏,比双十一抢购还热闹。
焦扬书记这么一说,“地缘相融、人缘相亲”,通俗点讲就是复旦食堂大妈可能跟杨浦菜市场的老兄有亲戚关系。但这次的合作可不是闹着玩的,直接就奔着脑科学和科技成果转化去了——光靠情怀是解决不了吃饭问题的。
签约现场堪比大型凡尔赛现场
四十多号人挤得跟啥似的,要是不看,还以为是在抢那限量版球鞋。瞧瞧,复旦副校长张志勇和杨浦副区长丁欢欢坐那儿,俩人名字一凑,这不就是一副好对联嘛:“志勇欢欢搞合作,杨浦复旦有钱花”。
李跃旗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三区一基地”,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游戏里的副本名。不过,人家搞的是实实在在的城市建设副本,目标是要把杨浦打造成上海的科创中心装备库,而复旦就像是那个砸钱的大佬玩家。
脑科学研究=合法读心术?
焦扬主要谈了脑科学和类似人脑的智能技术,说白了就是研究怎么让AI更接近人类。我觉得咱们得先搞个“领导讲话自动翻译机”,把“加强联动机制”翻译成“别再互相推诿责任”。
杨浦区那帮干部可能得集体回炉了。复旦那儿说要给他们来个“能量补充”,可想想成年人的学习速度,咱们干脆来个“学术黑话速成班”得了,那些什么“范式”、“辐射效应”听着就让人头大。
干部交流像大学生交换生
复旦喊话要让老师们“扎根杨浦”,第一步得先摸清五角场地铁站的位置。平时在实验室里指点江山的教授们,到了杨浦街道办,可能连垃圾分类都得现学。
杨浦那帮干部要是去复旦深造,可得悠着点,别一开口就问“这科技成果转化能不能让我业绩飙升?”这种白日梦。学术界和官场那俩圈子,彼此间的思维差异,可不是随便几条路就能跨越的。
签协议容易 落实难
俩口子儿商量着要“把领导协调的套路给整得更好”,说白了就是以后开会别再玩消失。去年那啥框架协议里头,咱都没看到“双创示范基地”的踪影,今天个又弄了个新项目出来。我寻思着,下次咱们签合同的时候,干脆来个进度条,省得以后再闹笑话。
最靠谱的估计就是那人才公寓计划了。复旦教师买房难这事,谁都知道,要是杨浦能来个优惠价,那效果肯定比啥“战略合作”来得更爽快。
终极问题:谁蹭谁热度?
这事表面看是杨浦给复旦当跟班,可细一琢磨,复旦那新建的校区还得杨浦给它批地。这不就是俩人互相蹭网,一个蹭的是学校那学术的光环,另一个蹭的是那土地带来的财路。
李跃旗强调要更注重实际效果,他提议从给合作项目命名入手。以后别再用“XX工程”这种老套名字了,索性来个“不搞定就饿肚子大计”,说不定真能催生出点真东西。
来个够劲的问题:这回咱们合作,先看是复旦老师能买下杨浦那边的房子,还是杨浦那帮干部能写出SCI级别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