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1人气: 作者:佚名
投稿这事跟相亲似的,一开始没给编辑留下好印象,他们连你的简历都不愿意翻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这本电子领域的老期刊,花了六十年的光阴,就一个道理:要是格式不对,就算你的研究再牛,也是徒劳无功。
标题编号的数学之美
那个1和1.1之间的圆圆小家伙,简直就是理工界最后的浪漫情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的规矩是,标题得用阿拉伯数字来分级,跟俄罗斯套娃似的,层层叠叠。你看那第三级的1.1.1,简直就是条形码,要是真扫一扫,说不定还能知道这篇论文的售价。
别瞎加标点在最后那个数字上,这小动作能立马让编辑看出你是不是实验室的熟面孔。记得去年那篇论文,标题尾巴多了一个句号,导师直接把它挂教研室墙上,当成了反面典型,到现在都没给摘下来。
参考文献的国际礼仪
这东西,外国的东西得先摆,咱这不是崇洋媚外,纯属学术界那点破规矩。你看,那参考文献,都用字母来区分,M是书,J是刊,C是会——这可比你那前女友生日记得清楚多了。
咱们的中文资料得按拼音来排,姓王的家伙肯定得排在姓张的前头。有个博士小哥哥把中文资料和外文资料给搞混了,结果他改稿的时候,编辑大大地在意见上画了个灿烂的笑脸,还用红笔写了“小学语文得重修啊”。
摘要的生存法则
那谁都知道的词儿往摘要里一放,结果就是去了个二流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说了,学科常识别当个宝,摘要里别自己嗨。瞧瞧去年那篇,开头就吹自己是电子信息领域的里程碑,编辑一看,直接批了句:改成本科生的作业得了。
这摘要搞得好比电报还精,多一个字都得加钱似的。有个教授搞了个绝招,他教的方法是:用了啥手段+解决了啥难题+结论是啥。现在他带的学生摘要写得好,90%都能过,就剩那10%是因为字数超了线。
作者信息的正确打开方式
农历年份别乱填,编辑忙着,没功夫给你换算成阳历。这不,一80后副教授写了个“戊辰年腊月”,编辑回信就问:“你们学校有历史系不?”
地址得精确到门牌号,就去年那事,有人写“西安市雁塔区某大学”,编辑直接在退稿信里画了个地图,把“某”字圈了圈,还打了个问号。现在这投稿系统可先进了,一发现“附近”、“对面”这类模糊词,就自动弹个窗提醒你。
基金项目的正确姿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东西得整全名,别缩成"国自科"那破东西。有个小年轻写"某部委项目",编辑回话:家伙,先解密了再来玩儿呗。
项目号得反复确认,去年就有人把“61971301”给整成了“61971310”,结果三个月后收到用稿通知,财务那块一看,咦,这经费怎么对不上?现在学报官网最火的那篇《常见基金项目规范表述》下载量超高,每天点的人都能绕地球好几圈了。
学报的影响力密码
廖桂生教授那严格的程度,单看编辑部咖啡的消耗量就一目了然。听人一说,收到“修改后发表”的邮件,第一反应就是翻翻日历,生怕不是愚人节那天的恶作剧。
咱这学报虽不晒具体影响力,但有个小窍门:在知网搜“西电学报”,比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快了半秒钟。这半秒钟,可是六十年的品牌价值差价。
末了儿来个八卦:你听说过最逗比的投稿失误是啥样不?是那谁把淘宝的链接硬塞进参考文献里,还是有人把那基金编号搞成了手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