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1人气: 作者:佚名
听说西交那几个老师弄了个智库,专攻企业质量怎么搞上去。听起来挺牛的,但细琢磨琢磨,企业质量这事,跟咱普通人有毛关系?不过政府都给钱,那咱也得弄出点花样来不是?
企业质量提升这事靠谱吗
西安这些企业的质量状况,说白了就是高低不均。有些企业还在用老掉牙的管理套路,有的干脆连个像样的质检团队都找不到。袁教授他们团队说要研究提升之路,我觉得咱们得先从“别让员工心一横走人”这个问题入手。
去年西安那家做制造业的公司被爆出产品质量不过关,合格率连六成都不到,老板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能卖得出去就成”。这种公司,就算你给它一百个改进计划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所以,咱们这个智库得先琢磨怎么让这些企业老板找回点良心。
产业创新听着就头疼
谈产业创新,西安这地儿问题多多:除了那几家军工企业和几所高校,其他行业基本就靠老本行混日子。我那搞机械加工的朋友吐槽,他们厂里最牛的设备还是08年那时候买的,老板直接来一句:“能用别瞎换。”
智库喊话得研究产业布局,我觉得咱们得先琢磨琢磨怎么让老板们不那么抠门。去年西安那帮高精尖企业多了15%,可研发投入占比才刚过3%。这数据在这摆着,想创新?先把研发的钱凑齐再说。
高质量发展指标能打几分
这西安冬天,雾霾浓得都能当特产卖了。说到营商环境,办个营业执照得来回跑三趟,累死个人。更逗的是,那啥科技园区去年申报的专利,三分之一就是给老产品换个壳子,这创新质量也是够“创意”的。
专家们说咱们得搞个评价标准,得把“领导光顾的频率”算个关键点。毕竟在这西安城,领导跑得越勤快,那企业多半是蒸蒸日上,这事大家都知道,不算啥秘密。
教授们的智库能干啥
袁教授他们团队宣称要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可问题是政府真的会采纳吗?去年有个开发区搞产业升级,专家们提交了十几份建议书,结果领导一拍大腿,还是选择了那所谓的“关系户”方案。
智库主要活儿就是给领导们编演讲稿。你说,像“高质量发展”这词儿,让教授一讲,那可就比秘书抄的洋气多了。
企业主们的真实想法
跟那帮小老板们扯了几句,他们,对提高质量的看法就是“少花钱,多办事”。有个开饭馆的家伙说:“菜品质量,别让客人吃出事就成。”还有个服装厂的老板儿,那话儿直接得一批:“质检员工资太高了,我让我小舅子顶上。”
所以,智库要是真心想帮企业,得先琢磨怎么让老板们开窍:质量,它不是它能帮你赚钱。可这道理说了二十年了,还真没见有几个老板真心信了这一套。
普通人能捞到啥好处
说点实际的,这帮研究跟咱老百姓有毛关系?顶多就是以后去政府办事,那帮人的态度能稍微客气点——毕竟营商环境那东西也是他们考核的指标之一。
这西安的办事速度,等研究成果真正落地,我估计得提前把退休金领完。现在办个居住证,得准备八份材料,这效率,别提了,高质量发展个啥呀?
说到西安,你们说啥样的公司才算顶呱呱的?是那种天天上头条的,还是悄咪咪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