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1人气: 作者:佚名
北京科技大学有空乘专业在招生,名额有160个,宣称包就业,年薪十万起步。在如今这个时候,天上飞的东西里,除了鸟跟飞机,又多了个所谓稳定的工作 。
招生人数与专业方向
国际空乘专业有40人,航空服务管理专业有80人,航空预科专业有40人。按照这个比例来看,国际空乘专业算是精英班级,航空服务管理专业属于大众班级,航空预科专业大概就是“备胎班级”了。学校表示,年龄在15到22岁之间,初高中毕业即可,职高、中专、技校、艺校毕业的学生也招收,门槛低得如同超市搞促销活动——先到先得,面试结束就截止招收了。
面试一关,体检一关,仅这两关就能淘汰一半人。身高不达标的,脸上长痘的,普通话带口音的,都得往后稍稍。航空公司挑人就跟选美一样,不过工资给得比选美冠军要实在。
航空业的“黄金十年”
民航业存在的时间还不到一百年,然而其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在2011年的时候,国内民航飞机数量为1800架,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的飞机数量在100到150架之间,新建以及改造的机场数量达到了190个。这些数据听起来仿佛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内容,不过说白了就是:缺人手,极其缺人手。
到2015年,空乘岗位要新增5万,队伍规模变为原来的5倍。航空公司嘴上喊着“缺人”,却把招聘门槛提得极高。这究竟是真缺人,还是缺那种“便宜好用”的人?
薪资与职业稳定性
国内出色的空乘人员,一年能挣10万多,国外挣得更多。这个职业专业性强,人才供应少,因此工作稳定。然而,问题在于,所谓的“出色”是航空公司定的标准——能飞,能熬,笑得甜,还得凌晨三点起来化妆。
职业稳定吗?那得看你能不能受得了时差,能不能忍得了乘客刁难,能不能扛得住领导的KPI。航空公司说这是“铁饭碗”,可没讲这碗是铁打的,端久了手会酸痛。
校企合作,包就业的真相
学校宣称,会与国内外航空公司开展合作,依据需求进行招生,确保能就业。这听起来好似“定制班”,然而企业用人需求变化起来,比飞机航线还要飘忽不定。今天表示需要100个空乘,明天说不定就改变主意要招地勤了。
校企合作里,最大的获利者是学校和企业,学校收了学费,企业得到了廉价劳动力。学员?就像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拧紧了就能用,拧松了就被换掉 。
航空业的多元化陷阱
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地面服务等等,航空业分工细得跟外卖菜单一样,然而真正拿高薪的没几个。空乘听起来很体面,地勤或许一个月就挣三千块。
行业多元化是件不错的事,然而对于求职者来讲,要是选错了方向,那就跟自己上了贼船没啥两样,这船还是航空公司的,而贼就是求职者自己 。
要不要赌一把?
北京科技大学有空乘专业,这就好比一张彩票,要是中了就能年薪十万,要是输了那就是拿青春去喂狗。招生简章写得跟成功学教材似的,可实际情况是,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馅饼,只会掉飞机餐。
最后再问一句要是你家孩子的分数,刚好够上职高,你会让他去尝试一下空乘专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