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0人气: 作者:佚名
听说有人钻研拉康那套精神分析,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家伙估计单身。毕竟把“焦虑”这种常见情绪搞成哲学话题的,多半是闲得蛋疼。
弗洛伊德这老头真能整活
老弗洛伊德那时候搞精神分析,维也纳咖啡馆的小二估计都得蒙圈了。谁能想得到,研究“性欲”竟能变成一门严肃的学问?更离谱的是,他还宣称小男生都喜欢妈妈,这说法放现在得被判个诽谤罪。
老弗那套理论,跟过期香肠似的,闻起来挺香,吃下去却得拉稀。后来的人一看,心理这事哪是那么简单,一个抑郁症就能把弗氏理论搞成门夹核桃,碎得跟渣似的。
拉康把法语玩成了摩斯密码
法国那谁,拉康,玩得挺花哨,把心理分析硬是整成了语言学术交流会。他死活觉得“潜意识跟语言一样有套路”,通俗点说就是:你晚上梦到被狗追,说不定就是白天被老板骂得有点像狗了。
最逗比的治疗方式就是拉康流派的咨询——分析师全程面无表情,病人说得天花乱坠,他也就淡淡地回一个“嗯”。这东西在巴黎得花100欧元一小时,干脆给它起个名儿叫“有钱人专属的树洞倾诉服务”得了。
情感这东西被冤枉了
总有人吐槽拉康那帮人不在乎感情,这锅背得比窦娥还冤。2019年广州冒出来的“精神分析行知学派”发现,拉康其实把情感当成了隐藏的大BOSS。他那“客体a”理论,说白了就是“你焦虑不是因为事多,而是总觉得要出幺蛾子”。
法国克莱特·索莱尔大神在《拉康派论情感》里直接开炮:谁说咱们就只会扯能指链?书中把焦虑比作“老实巴交的天气预报”,暴雨预警都挂天上,你偏要说带伞就是装逼。
焦虑才是真·硬通货
这拉康的焦虑,真是实打实的,不用你写篇五千字的论文,更不用你花大价钱去上什么冥想班。它就是身体给你发的个警告,就跟大半夜饿醒,发现泡面只剩调料包那感觉似的。书上说的焦虑那啥“未知的已知”,用我们这些打工人话说,就是:明知道周一要交报表,可还是得在周日晚上刷剧,那叫一个爽。
索莱尔把那对相爱相杀的抑郁和狂躁给拆开了。抑郁就像冰箱里只剩那过期老干妈,而狂躁,就是大半夜下单狂买十包火鸡面。拉康派的人说,这俩货其实就是情感的不同面,跟咱们玩游戏买装备似的。
身体才是终极背锅侠
书中有个惊世骇俗的说法:“情感藏于躯壳之中”。就拿“寻欢作乐”来说,它其实跟快乐没关系,倒像是熬夜打游戏的自我折磨快感。这东西在拉康那儿叫“违反快感法则”,简单来说就是:明知道会后悔,还是忍不住犯贱。
作者举“沉闷”为例,那感觉简直戳心——这不单纯是无聊,简直是身体在喊:“别再硬撑对工作的热情了。”这话说得挺逗的,不如印成小广告,贴满那些熬夜加班的写字楼电梯间。
学派打架比饭圈还狠
精神分析圈里那群人斗得跟娱乐圈似的,比粉丝掐架带劲多了。弗洛伊德那帮人觉得拉康那伙人装逼,拉康那帮人又觉得认知行为疗法就是心理学的快餐。2018年有份数据说,法国那旮旯,每仨精神分析师里头就有一个觉得对方那套理论有问题,得赶紧去看心理医生去。
索莱尔在书的尾巴来了一招狠的:全都是瞎子摸象。好比你说菜刀懂微波炉是啥?感情这东西得用各种法子来剖析。建议各位大佬打群架的时候把这本书带上,保不齐能省下两把椅子。
想不通了不是?焦虑了,你是想翻翻拉康的大作,还是来串变态辣烤串解解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