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卫视情感访谈节目-湖北卫视情感类节目

时间:2025-04-30人气: 作者:佚名

你花两小时看名人唠嗑,名人花两小时赚你流量。这事挺公平。

高端访谈都是骗人的

杨澜老师拿着咖啡杯询问马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我正拿着泡面问室友借点榨菜,那些身着定制西装的成功人士,讲话如同背诵道德经,听得我只想按快进键,上次看到某企业家称自己每天四点起床,第二天我四点起床后发现,这个时间连卖早点的都还没出摊 。

鲁豫主持的节目更厉害,有明星声称“我从来都不做保养”,这时镜头一转拍到她的脸,那脸蛋比我奶奶用的搪瓷碗还要光滑。后来我才明白过来,他们嘴里说的“普通生活”,其实指的是家里雇了三个保姆的那种平常日子 。

真人秀才是人间真实

许知远在《十三邀》里老是皱着眉头,特别像小区门口被欠了工钱的保安。有一期节目他问李诞,你觉得好笑不,李诞回答,比采访有意思。这估计是我见过最实在的对话。后来发觉知识分子聊天都是这副德行,明明能正常说话,非得弄得跟解微积分似的 。

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更贴近生活,几个中年男子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谈论“怎样防止被裁掉”,可比公司开的动员会实在太多了。有一回谈到房价,一位嘉宾讲“我在北京拥有五套房”,镜头转到观众席,所有人的神情就如同见到了外星人似的。

外国友人也不容易

《非正式会谈》里的那些外国嘉宾,为了让节目有更好的效果,硬是夸赞中国美食。日本的那位小哥声称“我最喜欢吃臭豆腐”,然而却被拍到在后台疯狂漱口。美国嘉宾表示“微信支付太便捷了”,随后就询问节目组可不可以给现金。最悲催的是英国代表,为了表明自己了解中国文化,费劲背下了一整本《论语》,但每次发言都被当成笑料 。

观察之后发现了个规律,外国人夸赞中国越厉害,微博粉丝增长得就越快。有个来自意大利的小伙子,在节目里说了句话,说中国高铁比法拉利速度快,结果第二天就接到了三个电动车的代言邀请。

观众都觉得自己很懂

看完访谈节目后容易有错觉,就好像自己也能跟大佬们称兄道弟了。上周在沙县小吃,听到隔壁桌在分析“王健林的商业思维存在问题”,讲得有条有理,结果结账时因为多加的卤蛋差点动手打架。我表弟更厉害,看完雷军访谈后非要去创业,问他创什么业,他说打算在闲鱼倒卖二手手机。

最魔幻的是我的室友,他看完巴菲特专访后,把生活费全都用来买基金了。现在他天天吃我的泡面,还说这叫“价值投资”。我算是看明白了,看访谈节目不会让你变得成功,却能让你变得更穷。

主持人都练过憋笑

鲁豫听到明星讲“我从来不炒作”,嘴角抽搐好似触电一般。许知远听罗振宇谈论“知识付费”,眼镜片都反光了。最让人佩服的是窦文涛,有一回嘉宾说“我挣的钱都捐了”,他竟然能面不改色地回应“您真高尚”,这表情管理水平都能去演《无间道》了 。

后来发觉主持人都身怀特异功能,明星讲“我月薪三千”的时候,他们能憋住不笑场,企业家讲“我不在乎钱”的时候,他们能保持严肃。建议把这类人才优先输送给外交部。

最后我们都成了韭菜

看访谈节目看久了,就会产生幻觉,会觉着成功人士的烦恼都特别高大上。马云说“我对钱没感觉”的时候,我瞅了瞅自己三位数的余额,一下子就心里舒坦了。王健林说“先定个小目标”那天,我的小目标是下班之前把PPT改好。

现在算是想明白了,看名人访谈跟看魔术表演没啥两样,明明晓得那是假的,可就是忍不住想要鼓掌。只不过,魔术师起码会承认自己在玩把戏。

所以问题就来了,你上次被访谈节目给忽悠了,然后干了啥蠢事呀?说出来能让大伙乐一乐 。

展开全部内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

新兴球队   2026世界杯欧洲预选赛   相似之处   Hummels   黑色球衣   黑色短裤   项目交付   晋城   DPT主机   智能押运车载系统   安邦科技   议案审议   表决方式   决议公告   临时股东大会   忠诚村   车江一村   村超决赛   资助形式   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