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2人气: 作者:佚名
现在网上有人花钱请人听自己唠嗑,叫啥“情绪垃圾桶”,居然有人能靠这月入三万。这世道,连废话也有人愿意掏钱,我突然觉得自己那吐槽的本事被大大小看了。
躺着赚钱的新职业
最近网上那些“树洞聊天”的店可真不少,专门给人当出气筒。有个36岁的全职妈妈,培训了三天就开张了,现在天天在家沙发上一躺,接单子,听说挣的钱都比她老公多了。
这事更扯淡,一小时能赚150,心理咨询的钱都省了。北京那谁亲身体验说:"花100块抱怨领导,比花800块找心理医生划算多了,反正都是吐槽人。"
速成班里的心理大师
市面上流行着一种速成班,宣称七天就能让你成为专业的倾听高手。课程里教的都是怎么把“我理解你”、“那接下来呢”这些话说得让人舒心。考试的时候,就考一道题:把“关我屁事”翻译成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句子。
某平台的数据揭示,九成学员都是为了那“月入过万”的诱惑而来。可现实是,真金白银的收入连培训费都不够,更别提平台那比外卖小哥还狠的抽成了,简直就是新韭菜的完美跑道。
树洞里啥都有
这东西神奇得要命,能听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有那啥倾听师抱怨,大半夜接了个活儿,对方居然要聊怎么用微波炉烤袜子。更离谱的是,有人把树洞当成了深夜情感热线,张嘴就来:“我老公的初恋长得像你。”
业内人爆料行业内幕:碰上神经病客户得假装网络中断,遇到那种杠上来的货得学会瞬间“网络故障”。最头疼的就是那种能连麦三小时都不愿挂电话的,比甲方爸爸还耐操。
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正经的心理咨询师看到这帮广告,心里肯定要骂娘。他们读了四年心理学,还得被导师喷两年,才能拿到证书,每小时才敢收个800块。现在随便一个能嗯嗯啊啊的,就敢吹自己是心理大师。
那货儿自称心理大师,不小心说漏了嘴:"咱们接案子前得写满十页的评估报告,可他们,听完事还能来个抖音刷刷。"
法律边缘疯狂试探
最近律师界有人跳出来浇了一盆冷水,说这行当真是步步惊心。客户要是说想寻短见,你是赶紧报警还是继续拿钱聊天?更别提那些拿心理倾诉当幌子的人,聊着聊着就突然来劲,律师函比工资到账还来得快。
北京一法律事务所的数据显示,去年有20%的咨询纠纷源自这些平台。悲催的是,有个心理咨询师,因为她把客户的私事透露给了闺蜜,结果被告得差点连内裤都要赔进去了。
到底谁在交智商税
这事想想都挺扯淡,现在的人,宁愿砸钱跟不认识的人瞎聊,都不愿意给老朋友发个微信。估计是怕朋友觉得你装逼,结果那心理倾诉的地方倒挺会来事,温柔地来一句:"再给50,咱们还能继续聊。"
这行当怕是撑不过三年,毕竟等AI能跟你说“你接着说,我在认真听”,咱们这些听人说话的就得集体失业了。
要是生活把你整得眼泪汪汪的,你是打算花150大洋请个家伙陪你嚎啕大哭,还是把这150大洋换成烧烤加啤酒,来个痛快的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