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7人气: 作者:佚名
古往今来,不同的诗人对雨景的描写各不相同。
写淡漠,写精致,写西窗烛火,写蝉鸣悲凉……
写空山深秋的诗情,写余酒的忧郁,
写梧桐叶落,明月清风,
担忧、思念、悲伤、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姜杰的《于美人:听雨》,走进字里行间,聆听雨声,感受生活。
于美人:听雨
宋江杰
歌唱台上,年轻人听雨,红烛照亮了窗帘。
盛年时,我独舟听雨,江面宽阔,云雾低垂,西风中,雁声啼鸣。
如今在僧寮下听雨,两鬓已花白。
欢乐与悲伤、离别与重逢总是无情的,就让它们继续滴落在台阶上,直到天亮吧。
在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细雨总是离不开“忧愁与思绪”,但在蒋捷的歌词中,同样的“听雨”,却因时代、地域、环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这首《雨美人》以三个极富动感的画面,以时间递进的顺序概括了诗人的一生。这是诗人与雨声的邂逅,雨声亦是诗人的心声。通过时空的跳跃,将一生的悲欢离合渗透、融入其中。
第一幅图:“歌台上,少年听雨,红烛照帘。”
描写的是诗人少年时听雨的情景。蒋捷的祖籍是宜兴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幼生活奢侈,那时的他是一个英俊的青年,享受着宴会、歌舞和骑马。少年时在歌厅里听雨,那里有浪漫的红烛和雅致的窗帘。这些华丽的意象正是繁华和生机勃勃的生活。如此幸福的青春时光,反而衬托出了后两句的凄凉景象。
第二幅:“盛年独舟听雨,江阔云低,西风雁鸣。”
描写的是诗人壮年时听雨的情景。诗人着眼于中年人流浪、无家可归的生活。他出生于富裕家庭,家风朴实,自幼博览群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有强烈的涉世求学的愿望。就在他考中科举,展现出才华和抱负的时候,时代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唐朝到了元朝。这无疑是蒋捷命运的转折点,他的科举文凭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入元之后,蒋捷拒绝了做官的机会,过着颠沛流离、无根无基的悲惨生活。
一幅客船听雨的画面,一幅秋雨中风大云低的江面浩瀚画面,一只孤雁离群而去。这里的“客船”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轮,也不是《惊鸥鹭群》中的游轮,而是人间一位孤独的旅人。一个“断”字,连接着许多意境,与心碎相连,与亲情的断绝相连。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只孤雁,表达自己就像一只失去了群落的孤雁,无论他如何哀嚎,都没有人能了解他内心的苦闷。
“客船”及其周围的“宽河”、“低云”、“断雁”、“西风”等意象,反映出在风雨中颠沛流离的坎坷人生和凄婉心情。诗人在壮年之后,在战乱之中,常常独自行走在人生的茫茫大地上。四面八方的漂泊,对旅行的怨恨,各种离别的悲哀,都包含在他所表现的江雨画卷之中。
第三幅:“如今在僧庵下听雨,两鬓已花白。悲欢离合总是无情的,任凭雨滴落在台阶上,直到天明。”这是诗人晚年听雨时的情景。
一位白发老人在僧寮下独自听夜雨,他凄凉的处境、凄凉的心境都在这十个字里流露出来。江山易主,中年的忧愁、少年的欢乐都像雨和风一样被吹散了。此时此地,他听到雨滴的声音,他却无动于衷。“悲欢离合总无情”是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含着无限的忧伤和无尽的悲痛。“任雨滴落在台阶上,直到天明”看似平静如静水,但一夜听雨本身就说明诗人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开悟的境界,而是经历了许多烦恼,有了“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控制情绪的能力。
蒋捷的这首诗内容全面,情感深厚。青春的繁华,中年的沧桑,晚年僧寮的孤独。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人生不同时期听雨的不同场景。雨中歌声是他不同时期的心声。由于这样的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对人生有着高度的认知和深刻的体验。三幅听雨的场景,其实是诗人用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勾勒出的三幅生动的画卷,也是蒋捷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协调 | 梁燕
审计 | 陆平
编辑 | 郭斌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