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理论"的三个基本点有-理论教育的基本任务

时间:2024-06-25人气: 作者:佚名

一、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杜威用三句话概括:“教育就是成长”、“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转化”。

1.“教育就是成长”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不断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而教育起着促进本能成长的作用。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因为成长是生命的特性,所以教育就是成长,除了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及其标准,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了继续成长的愿望,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了实现这种愿望的方法。”他把教育的本质变为生物性的。

2.“教育就是生活”

为什么说教育就是生活?杜威解释说,儿童本能的成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就是发展;发展、成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就没有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就是生活。”他声称,他对教育本质的看法与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完全不同。在杜威看来,万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学校应该以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主要内容,而不是依赖文科教科书。“教育就是生活”并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但在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它有利于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在“教育就是生活”的观点基础上,杜威提出要“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社会生活的原型……”

3.“教育是经验的转化或重组”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切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因经验而生、为了经验而发展的过程。”他总结说,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人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因此,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儿童不断获得个人直接经验的过程,即使经验不断被改造或重组。经验经过改造和重组,“可以增加经验的意义,提高后续经验过程的能力”。杜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把儿童获得主观经验的过程看作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则是错误的。教育的基本和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和接受间接经验。

2.杜威的教育目的观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的教育信条》中都探讨了教育目的问题。他说,教育除了过程之外,没有别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应该看作是经验的不断转化,教育的过程和目的完全是一回事。”教育过程之外,没有教育目的。基于这种观点,杜威批判了教育“外在”目的论。他认为,如果“顺从”外在的教育目的,就会忽视青少年的个性,违背儿童自身固有的需要和本能。因此,他认为教育除了自身的过程之外,不应该有任何外在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各种保证不断成长的力量,保证教育的持续进行。”教育过程就是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或家长提出的,这些目的是具体的,随着儿童的成长和活动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他说:“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避免制定一般的、终极的目标。”另一种是只以“建议”的形式出现的教育目标,它的作用是在活动中引导和帮助儿童观察或选择。杜威还指出,他所说的“从外部强加的”教育目的,危害很大,一是妨碍了教师智慧的自由发挥,二是常常使学生陷入两难境地。因此,他极力反对把“准备”作为教育的目的。他写道:“一般来说,人们有一种倾向,不管受教育者的能力如何,只考虑成人所喜欢的东西,就把它们定为教育的目的。还有一种倾向,就是提出刻板的目标,忽视个人的特殊能力和需要,忘记一切知识都是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所获得的。”

3.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与“做中学”

1.“儿童中心理论”

这是进步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对儿童进行“上面”或“外面”的强制教育和教师的“专断”主导作用。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批判了旧教育不尊重儿童的弊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儿童中心论”的命题。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不关注儿童的错误做法,他批判传统的“学校的关注点在儿童之外,在教师中,在教科书中和你喜欢的其他地方,而没有在儿童自身直接的本能活动和活动中”,他极力主张教育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儿童身上。 他说:“现在我们教育将要引起的变化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个变化,一场革命,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是同一场革命。在这里,孩子成为太阳,一切教育措施都围绕着他们。孩子是中心,教育措施都围绕着他们来组织。”

2.“边做边学”

“边做边学”是杜威整个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虽然在他的哲学和教育理论中也用过“活动”“实践”等字眼,但从本质上讲,他所理解的“实践”只是“做”,他把“做”看作是人的本能活动。他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制造、交流、表达和探索。在这四种本能中,制造和探索尤为突出。因此,“边做边学”是符合人的本能的。杜威尖锐地批判了教育的僵化形式主义,认为这种教育是“经院式的”,是死知识的灌输。孩子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自己只懂一知半解的东西,生吞活剥,使“学习”成为无聊的代名词,上课等于苦力。 他批判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学,即只以书本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教学的中心,而把真正的“中心”——儿童抛在一边。杜威肯定了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方面的巨大贡献,但同时指出赫尔巴特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儿童寻找机会、积极表现活力的能力。因此,杜威认为赫尔巴特主义从根本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儿童的学。儿童应该怎样学?教学应该如何实施?杜威说:“人们最初的知识,最难忘的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为此,教师应该遵循儿童获得知识的“自然方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使学生“边做边学”。杜威也把“边学边学”的方法称为“教儿童生活”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杜威所倡导的“做中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彻底否定传统的教学经验,如否定学生学习系统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否定学校在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作用等,导致美国教育质量的下滑。

4.杜威的教学观

杜威的教学理论在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力图从方法上改造传统教育,将“以儿童为中心”和“边做边学”的原则运用到教学的各个领域。

1. 关于教材和课程

杜威认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以各种教材为基础的学科课程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杜威批评把这种“已经准备好的教材”强加给儿童“违背儿童的天性”,会阻碍儿童的成长。杜威认为教材的来源应该是儿童自身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应该“从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因此,他提出课程的中心应该是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如木工、铁工、烹饪以及各种服务活动。因此,他认为最理想的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

2. 关于教学方法和步骤

杜威把活动(“做”)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反对学生坐在固定的教室里“听”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他认为以儿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活动既是教材,也是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儿童如何学习。杜威根据自己提出的“五种思维形式”理论,设计了五个具体的教学步骤:(1)学生必须有一个真实的体验情境,即一种连续的活动,使他们对活动本身产生兴趣;(2)在这个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考的刺激;(3)他必须拥有知识和材料,并进行必要的观察;(4)他必须负责一步步发展他所想出的解决方案;(5)他必须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在意义上清晰,让他自己发现这些想法是否有效。杜威指出,能否激发“思考”是传统教学方法和他的方法的根本区别。

3. 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中,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导师”,而仅仅是学生活动中的引导者、顾问和助手。需要指出的是,杜威并没有忽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他看来,在教育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而是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但只是为了不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于敏感”。

标签: 杜威   儿童   本能   生长   经验  
展开全部内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

精气神   干事创业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宣讲巡讲   痖弦   暖暖   秋歌   单刀   埃及研究   食物加热   食物保鲜     老年痴呆症   昌乐民生网站   投诉信息   昌乐民生网   教育投诉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李永平   美麟控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