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鹳在哪生活-东方白鹳视频

时间:2024-06-25人气: 作者:佚名

东方白鹳生活在哪里_东方白鹳视频_东方白鹳在哪生活

珍宝岛湿地植被茂盛,形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东方白鹳在哪生活_东方白鹳视频_东方白鹳生活在哪里

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水草丰美、百鸟自由飞翔,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

森林苍茫,巍峨兴安。万里良田,江河奔腾。作为祖国最东最北的省份,我省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森林面积居全国前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首位,更是寒温带生物基因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雪也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我省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担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绿色黑龙江”,实施生态振兴,全力构筑祖国北方坚实生态安全屏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乌苏里江河长流,碧水荡漾波光……”《乌苏里船歌》一曲表达了沿江人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

在乌苏里江畔,常年在水上捕鱼的游楠楠亲眼目睹了河水美丽的变化:“这些年,河水越来越清澈,环境变好了,鱼儿也多起来了,鸟儿也多起来了!”

鱼在水中游、鸟在水中栖息,是水生态环境良好的标志。近年来,随着我省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江河溪水质持续改善。

《2022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公报》数据显示,当年我省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81.3%,V类水体全部消除。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大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好转,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我省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

打好蓝天保卫战,让蓝天永远在黑龙江——

我省深入推进全省散煤污染治理行动,落实淘汰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重点区域减量替代散煤等措施,加强和完善哈大绥重污染天气应对和联防联控机制,有效解决区域性、季节性大气环境问题。2022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95.9%,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打好保碧水战,让龙江清水永远流淌——

2020年,我省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改,逐步建立入河排污口长效管控体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全省24550名河湖长已全部到岗,先后开展河湖“清理四乱”、用水管理、幸福河湖建设等工作。2022年,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历史首次全部达到Ⅲ类。

打好保卫净土战争,永保龙江青山绿水——

我省已建立3969个地下水污染防治“双源”名录,在全国率先完成沿江地下水饮用水源补给区试点划分。2022年我省完成33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16个国控名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6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6.3%。绥化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

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野生东北虎、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野生动物频频出没,使这里成为虎啸山林、百鸟翱翔、鱼跃鱼跃的天然乐园,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

在黑龙江红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水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下缓缓流淌,为东方白鹳搭建的人工巢穴随处可见,巢穴里,东方白鹳安逸地休息、生活。

自1993年起,保护区逐步探索东方白鹳的人工筑巢引诱工作,针对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的树木上筑巢繁殖的特点,保护区开始在岛内森林中选择适宜的树木筑巢引诱东方白鹳。

如今,随着人工巢穴结构的优化,引鸟成功率逐年提高。“今年共有96对东方白鹳来到保护区安家落户,成功繁育雏鸟196只!”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教育科科长朱宝光笑着说。

保护东方白鹳30年来,保护区贡献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东方白鹳种群,由于保护区多年来对东方白鹳的保护和人工引种成效显著,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2022年,黑龙江红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保护工作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东方白鹳保护是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我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在龙江陆续出现,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0种。

万物皆有其和谐才能生存,万物皆有其滋养才能生长。

近年来,我省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管理文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2年我省将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记录,建立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库。今年我省修订出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规划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项目。

植树造林描绘生态图景

每年4月份,我省自南至北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

三埋两步一抬,凭借熟练的植树动作,尚志市国有林场管理局元宝林场完成了108亩的绿化造林工作,一排排红松苗迎风挺立,给大地增添了一片新绿。

“2023年,我省造林任务是100万亩。”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国土绿化工作重点是开展科学绿化,继续打造混交林,增加混交林比例,同时探索建设多功能林,促进生态改善和林农增加收入。

“各级政府是‘三北’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要一届一届干、一张蓝图画到底,持之以恒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今年8月,我省召开全省推进三北六期工程任务落实视频会议,要求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把“三北”工程任务落实到县级、年度、山顶级,不打折扣、不设条件。

“三北”工程是我国为解决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严重、水土流失、生产资料短缺等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国家决策。我省是首批启动“三北”工程的省份之一,自1978年起,45年来完成了295.3万公顷的造林任务。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三北”工程的受益县之一,这里曾被称为大庆的“西北风口”,风大沙遍地,如今土地肥沃,风景秀丽。

据介绍,杜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启动“三北”工程以来,该县开展10余次大规模治沙造林行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4万人,筑起了长达89.8公里、宽5至25公里的绿色长城,并以每年5万亩造林的速度不断拓展绿色国土。

每一棵草、每一棵树都来之不易。为加强我省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我省积极推行林长制,各级10698名林长、7万余名生态护林员定期开展森林巡护。为构建部门联动、防治结合、快速有力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新格局,我省建立了“林长+河湖长+田间长”联动机制和“林长+公安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

随着林长制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我省制定出台了省级《林长制督导考核办法》《林长制激励措施实施办法》,不断完善林长制考核机制,有效促进各级林长履职尽责。2022年,全省各级林长全年开展森林巡护24万余次。

人不背叛山,山就不会背叛人。

2022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4.62%,构筑祖国北方坚强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长城”拔地而起。我省基本建成以农田防护林为基本骨架,多林种多树种、网带林分、乔灌草相间、农林牧交织融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在“三北”防护林体系保护下,全省通过植被恢复、退耕还湿、连通水系、栖息地改造等措施,恢复草地28.44万公顷、湿地1.82万公顷,也进一步拓展了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殖空间。

生态建设需要长期努力。“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环境更优美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在这片生机勃勃的黑土地上,人民对美好环境的期盼正逐渐变成现实。(记者吴玉溪)

所有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展开全部内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

圆脸妆容   多吃蔬果清淡饮食   避免甜食过多   适量补充水分   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儿童夏季饮食   清淡易消化饮食   饮用豆浆   饮食习惯调整   酸性液体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教育改革与发展   泉州市教育局   教育第三方网   安全考试环境   高考护航   防疫方案   高考工作   贵州高考   高间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