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9人气: 作者:佚名
听说有人跑太湖那地儿看岛,结果回来满头雾水,像是从石器时代回来似的。现在这世道,要是不带点考古常识出门,都不敢说自己见多识广。
板壁峰旁的意外收获
爬到板壁峰眺望太湖,那俩小岛简直就是扔水里馒头。卢亮老师认真解释,大的叫泽山,小的叫厥山,合起来叫三山岛。这名字起得真随意,跟小区里那“大张超市”“小张超市”似的。
这石壁上刻的诗句“长圻龙气接三山”,字迹那叫一个草,比咱们病历本上的字还乱。游客们一个个拿着手机拍照,发到朋友圈里,还瞎扯淡说啥“感受千年文脉”,其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
文物馆里的空气展
三山文物馆那块写着“秦少游后人祠堂”的牌子挂在门口,一进门就发现里面正在进行装修。整个展厅空荡荡的,就俩把破旧的折叠椅子,还有半桶没吃完的泡面在那儿静静躺着。
那帮工作人员说文物都给锁柜子里了,可你看墙上的摄像头,那库房里堆的啥?拖把和矿泉水桶,这啥情况?有游客想拍个泡面桶的照片,结果被保安给拦下了,说是为了“保护历史原貌”。
芦苇船屋的生存智慧
太湖畔那三角形的船屋从远处看去,活脱脱一坨大粽子。当地人说是为了护着那些木船,可你细瞧瞧,门锁都锈迹斑斑了——渔民们现在都换上快艇了,谁还稀罕那老古董。
船屋门口挂着“老手艺补船”的招牌,电话号码少了个数字。我询问旁边晒太阳的老头儿,他掏出张2003年的日历:“这号码是我二叔的,他前年脑梗塞住医院了。”
石器遗址的当代遭遇
那古洞遗址的指示牌上写的是“古石器加工地”,可现场看起来倒像是被水泡烂的采石地。卢亮老师那表情,简直能滴出水来,他说当年挖掘得也太马虎了。游客们,一个个拿着自拍杆,在水里捞那些圆圆的鹅卵石,忙得不亦乐乎。
这姑娘一身汉服,捡了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一口咬定那是上古时代的斧头。可当她看到石头上刻着“2016年张三到此一游”的字样,瞬间尴尬得脸都绿了,只好默默地把它扔回了水坑。
橘子林里的经济学
许老师那片橘子园上挂着“随便吃”的横幅,可你摘到第三个就听他咳得跟啥似的。再一看,他家那民宿居然要280块一晚上,住客还送五斤橘子,这不是明摆着橘子比酒店星级还贵吗?
游客想拿遗址捡来的石头换橘子,许老师淡淡地回绝:“这石头咱们后山卖得可不少,一车得20块。”结果人家真开着拖拉机,拉着石头往山里跑。
太湖赞歌的翻车现场
女友们在湖边唱着歌,结果一群野鸭突然也跟着嘎嘎叫起来。大姐唱得正high,还觉得这是啥“天人合一的艺术共振”。结果划船的大爷一语道破:“你们这地方是喂食点,鸭子们以为要开饭了。”
回程途中,有人好奇地问卢亮老师岛上怎么没找到“花石纲”的踪迹。老师沉默了三秒,嘴角微扬:“说不定那时候的运输队也觉得这地儿太偏了,懒得过来。”
问题来了哈:旅游途中捡到一块疑似古董的石头,是直接上交景区,还是打算挂到闲鱼上卖个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