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0人气: 作者:佚名
最近那款酸奶成了网红,不是因为味道赞,反倒是它吹嘘能助人重拾雄风。广告里那“18禁”的标签挂得老高,市场监管的大佬们果真上门了。
当酸奶开始卖保健品
蓝玻璃新出的“超级男友力逆袭”酸奶,配料清单一看,简直跟中药店的进货单似的。玛咖、肉苁蓉、人参、鹿鞭,要是不懂,还以为是在卖十全大补汤。店员说,这效果主要靠那附带的小桔袋,意思就是花38块买的不算酸奶,而是买桔子送的酸奶。
最逗比的是那广告词儿:"未成年不卖,老头儿也不敢卖"。记者一问,没人查身份证。这不就跟网吧那牌子似的,写着"未成年禁止入内",可小屁孩儿照样能玩游戏。商家这操作,简直就是把"嘴上硬,心里软"给演活了。
中医专家看了直摇头
曙光医院的那些砖家们,他们说了,这中药乱七八糟混一块儿吃,效果说不定还不如直接来杯白开水。中医讲究的是看准了病再用药,可不是把补药一股脑儿扔进搅拌机就能变成神仙药。这就像把治感冒的药、治胃病的药、降血压的药全泡一块儿喝,本来没病都能给你喝出病来。
这操作简直逆天,居然把那些草药塞进酸奶里。专家说这可能会搞乱肠道里的微生物平衡,说白了就是喝了不仅补不了身,还可能把肚子搞出问题。要不咱们给它起个名儿叫“肠胃捣蛋大礼包”,这名字听起来至少挺实在的。
律师说广告法不是摆设
田律师说,这食品广告瞎吹保健功效,分明是在玩文字游戏。"别装傻"这广告词,直白点就是"我明知道这违法,可就是要这么写"。下次商家干脆来句"这货可能违法,买了就是帮凶",说不定还能火一把。
最逗比的是,这些草药本来就在药食同源名单上,按规矩来用,那绝对是合法的。可那些商家偏要玩出个“18禁”的花样,愣是把合法买卖整成了违法广告。这招数,就跟拿着正规驾照上路,偏要自称“秋名山车神”似的,有点搞笑。
市场监管来得比外卖还快
5月8号那事一出,当天执法人员就火速来了。一看,公司注册地就是个小店,办公地点都找不到。这不就是那些微商的作风,发货地永远写着“银河系地球分部”。店长说原料都有检测报告,可他没提这报告是不是假的。
最逗的是检查员一来,那店家直接来个“广告秒删大法”。前一天还吹嘘“60岁以上的别买”,第二天就改口“适合所有运动狂热者”。这脸换得比变脸大师还快,连川剧大师都得自叹不如。我建议他们下次直接备两套广告,一看到穿制服的来了,直接换频道。
消费者喝了个寂寞
记者一调查,那所谓的“神奇功效”成分少得可怜。店员那话儿说得跟算命先生似的,“多少有点用,不过不多”,听起来就像是在说:“你最近可能要遇到桃花运了,说不定是你妈给你介绍的。”花38块买杯酸奶,补没补到不知道,反正钱包是瘪了不少。
三月里头有人喝完东西就拉肚子,店家说是益生菌在帮忙。照这说法,拉肚子也算排毒,吃坏肚子就是深层清理。咱建议,这包装上得印上“这东西可能让人拉肚子,出门记得带个成人纸尿裤”。
擦边球打成了乌龙球
小程序把那些辣眼睛的广告都给撤了,可那药名还在配料单上晃悠。这不就是换了个名头,把夜店叫成“养生馆”,可酒单上那“深海炸弹”还是照旧。监管局说要再查查,说不定商家把那营销钱都砸热搜上了。
三月那时候,因为“泻药酸奶”火了一把,这回又来个“壮阳酸奶”。我劝你还是改行去卖药,至少卖假药的时候心里有数。现在这招,拿食品当幌子卖“保健品”,就跟穿着校服去酒,被抓了还装成写作业的似的。
这事就来了:要是你那小女友给你整了这么一杯酸奶,你是不是得琢磨琢磨,她是真心疼你,还是暗藏玄机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