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5人气:58 作者:佚名
听说胃窦那块儿做了个ESD手术,结果可能跟癌症扯上关系?医生那手拿着报告单稳得跟老狗似的,患者那眼神慌得跟考试时被抓了现行似的。
ESD手术是个啥东西
这ESD,就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听起来是不是觉得跟给胃壁敷面膜似的?其实,它就是个专门对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小手术。据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这招对早期胃癌的治愈率高达90%多,但得注意,这得是在肿瘤没跑到淋巴结那时候。
医生拿着个内镜在胃里搞了个大装修,把那坏掉的黏膜当墙皮给铲了。病人躺在那床上,感觉就像胃里被城管给突然查了个遍,酸爽得一批。等病理科那帮人一出手,那才是真正的审判日。
哪些人需要挨这一刀
早期那些胃里只有小肿瘤、没扩散的家伙,就成了ESD手术的大热门。肿瘤不大,直径不到两厘米,没跑出胃壁,这条件简直完美。日本那啥癌症中心一算,这帮人手术后五年还能活蹦乱跳的,概率得有95%。还有一类,就是那些还没正式成为癌细胞的“预备役”,比如低度上皮内瘤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即将成癌的细胞”?
这高度上皮内瘤变挺带劲的,离癌症就差一步之遥。一患者术后检查报告显示高度瘤变,直接把报告往医生桌上拍:“这算不算我中奖了?”医生淡定的回:“恭喜你,中奖了,欢迎下次再来。”
病理报告堪比高考成绩单
术后检查报告分俩类:轻度病变就像考试只考了59分,补考还有机会过;重度病变就像59.5分,老师不给你四舍五入就直接判你不及格。据上海中山医院2020年的病例统计,大约有15%的轻度病变病人在三年内会恶化成重度。
最悲催的是手术发现边缘还有癌细胞,就像装修时发现隔壁的承重墙都长霉了。那家伙术后病理报告说边缘还有肿瘤细胞,立马给自己点了个麻辣火锅,还美滋滋地说是“最后一顿大餐”。
医生总爱说定期复查
复查这事,跟追剧似的,头三个月得天天催,后三年每月得打卡。广州那家知名医院规定,轻度病变的家伙半年就得来次胃镜检查,重度病变的家伙,三个月就得来场“吞剑秀”。
有人质疑复查是医院敛财手段,医生拿出数据啪啪打脸:日本一项研究说,坚持复查的人癌症发病率比那些偷懒的人少72%。现在这哥们复查比打卡上班还规律。
癌前病变的生存指南
医生劝戒烟戒酒,总有人拿“张学良抽喝酒还能活百岁”来杠。可一看病理报告,高度瘤变,那家伙直接把打火机扔珠江里了。2021年,浙大医学院的研究说了,那些注意饮食的人,复发率比啥也不管的人低40%。
那家伙把复查的提示当成了手机壁纸,每次解锁手机,那“今天你复查了吗”七个大字血红得刺眼。他老婆觉得这比什么防出轨软件都管用。
复发后的骚操作
真要是又犯了病,可别跟电视剧里似的把检查单给撕,现在流行的是更狠的招数——直接切掉大部分胃。北京有个家伙做了手术后,剩下来的胃只装了俩饺子就感觉饱了,医生冷笑一声:“算你有点福气,旁边那床的家伙切完胃后,就只能喝米汤了。”
这药方儿,奥美拉唑加铝碳酸镁,一个像胃酸开关,一个像给胃壁抹水泥。有个程序猿把吃药时间设成提醒,结果服务器挂了那天,他给忘了,胃疼得差点儿把键盘啃了。
哎呀妈这事一出,你心里先是一愣:这病理报告上写了个啥?是赶紧上网搜搜还是直接给医生家大门踹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