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1人气: 作者:佚名
延边大学这所继续教育学院有点意思,据说能让你一边打工一边拿学位,这地方真是神奇。从1956年就开始搞函授教育,比家里的老冰箱都历史悠久,简直就是“家里蹲也能拿学位,文凭直接飞上门”。
函授祖师爷的江湖地位
1956年那时候,朝鲜族老师们还得点煤油灯备课,延大却已经搞出了函授教育科。那时候,教材得靠邮差骑马送,作业得等牛车来取,简直就像教育界的拼多多原始版。如今2023年,招生专业那列表长得跟外卖菜单似的,从临床医学到朝鲜语,就差电竞专业没上了。
那五所学校凑一块儿,简直就是一盘乱七八糟的辣白菜,结果1996年教育部门硬是把它们给搅和成了大拌菜。现在,你交一份钱,就能享受到五个学校的教学资源,简直就像买一送四,够良心。
当代成人教育迷惑行为大赏
继续教育学院这帮家伙厉害得很,能把“不可能三角”玩得风生水起,工作、家庭、学业三不误。瞧瞧,有的学员在产房里一边忍受着分娩的痛,一边赶着写《妇产科护理学》的作业,还有那家伙在工地上拌水泥的空当,手机里还刷着《土木工程》的网课,这操作,绝了!
2023年的招生通知上,“禁止代写论文”的警示字样特别显眼,可总有人想跟这规定玩儿点猫腻。这不,去年就有一位家伙,花了500大洋在淘宝上找人代写了一篇《诚信教育研究》,结果查重率高达98%,校方现在还把这论文当反面教材,在开学典礼上放给大家看。
毕业论文的100种死法
论文指南上写着“选题得跟专业搭边”,可有些人就爱玩儿个性。学会计的搞了个《朝鲜族泡菜成本分析》,学临床医学的弄了个《长白山野生人参对电竞选手反应速度的研究》,导师一看,直接想申请个工伤鉴定。
这东西审查比找对象还严,从封面致谢到参考文献,一样都不能少。有人不小心少了“图表清单”,结果被退回来,气得在附录里塞张自拍,还标注成“图1:本人学术心情自画像”,居然还蒙混过关,堪堪过了及格线。
教师学生互害实录
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那可是掌握了“千里传音”的神功,课件一发,就像消失在空气中,就算学生在群里喊破喉咙,也难见他们回个影。可一到交作业的紧急关头,他们就准时冒出来,那催命般的“温馨提醒”简直能一夜之间把吉林一半的学员从梦中惊醒。
学员们请假那理由,简直能写成一本《现代奇幻小说集》。记得有个卖辣白菜的大妈,交作业时说“我家的泡菜坛子爆炸了”,结果导师上门一看,还真是一言成谶——她家那三个坛子,俩都裂开了,剩下的那口坛子上,还贴着《食品工程》的笔记。
文凭变现的野路子
延大那边的继续教育证书在东北那旮旯儿简直跟通关令牌似的。一家伙拿着成人本科的证儿,愣是把烧烤摊儿摇身一变,弄成了“延大校友专属餐饮地”,价格翻了一倍,生意还更旺了。现在,人家正儿八经地准备写篇《餐饮案例分析》的毕业论文。
有人栽得那叫一个惨!这不,去年有个家伙拿着函授的文凭去面试朝语翻译,结果把“订单确认”给念成了“泡菜确认”,那客户直接来了一句,你这毕业证上的钢印不会是用辣酱盖的?
生存法则总结报告
在这地方混个学历得学会门道:老师那咳嗽声,简直就是摩斯电码,平时得装作死了一样,期末考试前再假装复活。有家伙把《教育技术学》那书皮换成《故事会》的,上班时间偷懒看了一整年,愣是没被发现。
最神奇的是那2022届的毕业生群,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东北特产的代购圈子。以前大家在这聊学术,现在整天就研究“长白山的木耳怎么快递才不会坏”,简直是把《农林经济管理》的精髓给活学活用了。
这问题一出,真是让人犯难:是要老老实实去研究个工商管理,还是来个《延边烧烤供应链优化》这种另类课题,搞点新鲜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