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3人气:199 作者:佚名
现在,连补课班都敢玩儿对赌协议这一套,考不上重点学校就全退钱,要是不懂行的,还以为是在玩儿期货。
保证班背后的数学游戏
2004年明师教育那时候搞了个保证班,广州的家长们当时都惊了,觉得这学校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后来大家慢慢发现,96.43%的通过率,这生意简直稳得一批,那3.57%的退款,咱就当是打广告了。这手段比健身房卖年卡还高明,你看,年卡买了不去也就那样,但补习班不去,考试就真没戏了。
那13个单科状元战绩惊人,让广州的补习老师们走路都带风,这水平,简直就像在珠江里钓到一条中华鲟那么难。家长们一看成绩榜单,就开始盘算,觉得这补习费花的,比买套学区房还值。
中考志愿指导大会的猫腻
2005年那时候,有个志愿填报指导大会,表面上看是做公益,实际上就是一场精准的推销。那会上,专家把中考政策说得跟天书一样,底下家长们手忙脚乱地记笔记,抖个不停。到最后,总得来一句:“现在报名,八折优惠!”这招数跟电视上卖保健品似的,一模一样。
后来家长们发现,所谓的志愿辅导,其实就是把学生往那些签约的高中给推。这就像问路时碰上个黑车司机,他给你指的路,其实都是通向他那计价器的。
实验班的饥饿营销
2007年的那场入学考试简直就是教育圈里的饥饿营销典范,通过率硬是压在30%以下。没考上的家长们反而更上心,你说人这心理,越不让买的东西就越想搞到手。这套路后来手机厂商也给学会了,搞起了限量抢购那一套。
实验班娃儿们天天得搞三份真题,周末还得加量。一娃儿说,在这上课,他感觉自己跟那被塞满的烤鸭似的,差别就是烤鸭里头装的是糯米,他们这儿装的是五年中考加三年模拟。
一对一私教的奢侈品逻辑
2010年那时候,私人教师校区一开张,就把补课整成了教育界的奢侈品。一小时的收费能顶别人一周的课时费,可家长们就吃这一套,觉得贵自然有贵的理由。有的家长甚至把补课费当成了炫耀的资本,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家孩子请的是顶级的私教。
化校区的开张让明师的心思暴露无遗,连偏远郊区都不愿放过。听说开业那天送鸡蛋,老少爷们儿排队领了才发现得填上孙子信息,这招数比卖保健品的还毒辣。
资本游戏的开始与结束
2017年,明师在摩根士丹利的投资支持下,开启了疯狂的扩张模式。校区数量像7-11便利店一样多,结果自家老师为了抢学生,开始互相掐架。有老师半开玩笑地说,这时候我们不是在跟其他机构斗,而是在跟自己人内斗。
2020年那次整合,明师摇身一变,成了教育界的“百果园”。课程种类繁多,就像超市货架一样琳琅满目,从几块钱的试听到上万块的VIP套餐,啥都有。可好景不长,政策一出,这些花招都成了过眼云烟。
明星教师的造神运动
谢老师拿的教坛荣誉,在辅导圈里那可是拿奥斯卡影帝的级别。那堆论文堆得比学生还高,可真不知道有几个学生真的翻过。带出十几个作文获奖的小子没问题,但没人提过那是从几千人里挑出来的。
主编这招真高,自己编题自己教,学生买他的书就像打怪升级,不花钱根本过不了关。有家长吐槽,这简直就是个商业圈套,从学开始到考试,全在他手里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