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3人气: 作者:佚名
孝妇河边那旮旯,有人把蒲松龄那堆鬼话和反腐那套东西给混搭了,弄了个景观小东西,还弄了个背景音乐,挺有创意的。
木栈道上的廉政课
柳泉湿地公园那“渔舟唱晚”的地儿,990平米的木塑地面儿,给咱们摆明了俩事:一是政府的钱儿花得挺地道;二是,咱在这背《聊斋》比会议室里念文件强多了。那些写着“刺贪刺虐”的板儿,晚上瞧着,感觉比白天那叫一个爽。
孝妇河一冻上,廉政墙就变成了大镜子。前年冬天,一位老先生在冰上摔了个大屁墩,爬起来后对着蒲松龄的雕像嘀咕:“您笔下的那些鬼怪,比起人来可真是厚道多了。”旁边的人都说,这事简直就是当天最精彩的廉政教科书。
蓬莱三岛与萨克斯
那所谓的“蓬莱三岛”,其实就是河中间那三块大石头。最大的那块叫瀛洲,上面老是有老头儿在那儿钓鱼,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愿者上钩”这事比“反腐倡廉”还费劲。西边那个方丈岛虽然最小,可去年就有俩小情侣在那儿刻了字,结果被监控抓了个现行,罚他们抄了十遍《聊斋》里的文章。
蓬莱岛东北那旮旯儿特带劲,一到傍晚,那广场的大喇叭就放《渔舟唱晚》的萨克斯风版。住那儿的人说,听多了,感觉就像做梦似的,好像看到那些贪官们划着小船往夕阳里躲——当然了,这都是那音乐给洗了脑。
冰层下的警示教育
大冷天,河面没阳光照,能冻出跟小臂粗细差不多的冰块。那时候纪委带人过来观摩,意思就是“伸手就得挨冻”。结果有个领导一不留神,踩了个坑,鞋都湿了。第二天,这事就被群众编成了个笑话:“孝妇河上溜冰——既冷又危险”。
展板上的聊斋故事玩起了新花样。你看,《画皮》边上多了一个二维码,一扫就能看到某个倒霉蛋官员的庭审直播。公园那帮人说这是“古风新潮的碰撞”,游客们则笑称这是“恐怖片大放送”。
巨石墙与毛笔秀
这景点介绍刻在五吨重的巨石上,字儿小得得靠放大镜才能瞧见。有网友调侃说:“这设计八成是怕有人把举报信里的内容全读完了。”不过,旁边那个毛笔雕塑倒是挺实用的,笔杆粗得有三十厘米,练练“力透纸背”的反腐意志挺合适。
去年那书法协会这儿办了个活动,一老头儿拿拖把蘸水写了“清正廉洁”四个大字。那风一吹,字还没干,就变成了“清正脸皮”,周围人看着直乐,都说这是年度最牛的行为艺术了。
薄雾里的纪律检查
下雨天河面雾蒙蒙,那三座岛看起来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公园那保安说,这时候正好来个突然袭击检查,因为那些“违规的家伙以为躲在雾里就没人看见,可监控器那热成像功能可不管那一套”。上个月就有个村干部在这边收了中华烟,被拍了个正着,烟盒上的熊猫在红外线下一看就清楚。
雾里头,聊斋展板来个全息秀,蒲松龄那胡子跟着《渔舟唱晚》的曲调乱晃悠。小家伙们说这是“胡子蹦迪”,大人板着脸说:“这可是历史的韵律。”
夕阳下的行为艺术
现在流行的是对着瀛洲岛摆剪刀手拍照,这动作的意思是“跟那啥划清界限”。可总有些大妈闯进镜头里跳广场舞,音乐一放,廉政教育瞬间变成了老头的迪斯科舞会。公园那边倒是挺淡定的:“不管是跳《小苹果》还是《渔舟唱晚》,都是文艺活动,没人比谁高级低级。”
上星期,一网红在木栈道上直播带货,一开口喊“九块九全包邮”,保安大哥就过来带他去看了廉政教育展板。后来,这家伙改了词儿:“亲们,这价格真不能贪!”结果,销量直接翻了个三倍。
这问题一提出来,简直让人笑掉大牙:假如蒲老先生穿越到现代,他那《聊斋》是要写成反腐大剧还是变成带货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