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8人气: 作者:佚名
在中国官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生物,其级别比正处高半格,比副厅低半格。他们被称作副局级干部。这些人就仿佛是游戏里的隐藏关卡一般,既不是那种强大的 BOSS,也不是普通的小兵,专门起到卡住玩家晋级之路的作用。
副省级城市的魔幻现实
深圳和大连这些计划单列市,与济南、青岛这些省会城市,一同构成了副省级城市俱乐部。这里的区长和普通城市的副市长地位相当,然而工资单上的数字并不会因此而多出好几个零。2023 年青岛崂山区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他们还需要为垃圾分类这类小事而费心。
副省级城市的街道办主任是正处级,这让许多从县城来的科级干部很是眼红。然而,真正神奇的是,一个副省级城市的副局长,他所管辖的地盘可能比地级市的局长还大,可他的级别却卡在正处和副厅之间,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
副局级是什么鬼
副局级的学名叫做“副局正处级”,这名字听起来就跟“微辣中辣”似的。济南市的教育局副局长以及青岛崂山区的副区长,都属于这一类。他们在开会的时候,座位排在副厅级的后面,然而却比正处级的要靠前半个身位,要知道,这半个身位或许得花费五年的时间才能够挪过去。
这个级别最尴尬的事就是去外地出差。一介绍说“这是我市的副局长”,对方立马就会肃然起敬;可要是再接着说“相当于正处级”,那气氛就开始变得有点微妙。山东某副省级城市的组织部有数据表明,大概 60%的副局级干部在这个岗位上得干满两届。
晋升路上的减速带
在普通地级市,从科长晋升到副县长是很大的跨越。然而在副省级城市,从处长到副局级就如同玩跳格子游戏时多跳了一格那样。有一位来自青岛的副局长抱怨说,他花费了三年时间才从正处晋升到副局,接着又用了七年时间想要从副局晋升到正局,最终发觉这比从科员晋升到处长还要困难。
宁波某区的数据能说明不少问题呢: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有 8 位正处级别被提拔为副局级别;然而,只有 2 位副局级别能够提拔为正局级别。更加凄惨的是区里的那些局长们,他们虽然属于副厅级的级别,但是要是想成为副市长的话,就必须要和全市范围内的副厅级人员去竞争,这种成功的概率就跟中彩票差不多。
工资单上的玄机
深圳南山区某副局长曾晒出工资条:他的工资比正处多 800 块,比副厅少 1200 块。这点差价压根不够每月多参加几次会议所产生的油费。可别小瞧这 800 块,在体制内它可是“进步”的一种象征,尽管这点进步连能随意喝奶茶都做不到。
更让人心痛的是公积金的调整。副局级这个级别刚好卡在某个缴费基数的门槛位置上,每月得额外多扣除两百多块钱。大连的一位副局长无奈地笑着说:“每次公积金进行调整,我都觉得组织好像在提醒我还没达到副厅的级别。”
会议桌上的生存法则
副省级城市的会议座次这事挺玄乎。正局级坐在前排,副局级坐在前排两侧,就这距离能决定你递文件时得走几步路。杭州某部门有个真事:有位副局级因为每次都坐在离领导最近的那个位置,过了三年,真就提拔成正局了——不过大概率也就是个巧合罢了。
最考验人的是会议发言的先后顺序。副局级的发言时间要在正局之后且在正处之前,这其中的时机把握得得非常精准,就像要比网红卡点视频还精准一样。济南有一位副局长,因为老是抢在正局前面发言,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晋升,一直在原来的位置上。
外地考察时的身份危机
副省级城市的副局级在出差时最怕被问到级别。要是说“副局”,担心对方会以副厅的规格来接待;而说“正处”,又会显得自己的级别低了。青岛有个考察团就出过这样的笑话:在介绍的时候说“这是我们的副局级领导”,接待方马上就安排了副市长来陪同,最后才发现对方压根就不是他们市里的局长。
有经验的副局级通常会随身带着两份名片。一份上面写着“副局长”,另一份写着“某某办公室负责人”。遇到不同的场合,他们就会掏出不同的名片,这套操作比川剧变脸还要熟练。
现在问题出现啦:倘若你身处体制内,你乐意要一个处于“比上面的人差一些,比下面的人好一些”这种状态的副局级职位吗?在评论区讲讲你的选择,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让更多的公务员看到这个灵魂般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