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感恩教育教案-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时间:2024-06-24人气: 作者:佚名

编者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党委印发的《教育系统2020年“进步之笔”行动总体方案》,营造江苏教育系统奋进奋进的浓厚氛围,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全省教育系统2020年“进步之笔”行动。

行动实施以来,江苏各地级市市委、市教育局教育工委和省市高校聚焦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协同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11月19日至2021年2月底,《江苏教育发布》开设“为建设现代教育强省写好笔墨”行动专栏,及时宣传各地、各学校项目实施情况,推动行动落地。

校本课程感恩教育教案_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教材_关于感恩的校本课程

今年9月,南通大学在全省率先开设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研究》,5名来自教育、法学等专业的教师轮流登上讲台,采用理论讲课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解十个相关专题。

学生们感慨道:“这门课程开得真及时,不仅让我们听懂、听懂、记牢了课程内容,还提升了我们的理论素养,为我们以后当老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南通大学以思政课建设为契机,深入务实推进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递、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从政策引领、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多个维度深化思政课改革,切实提升了思政课育人实效。

统筹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理解中国革命文化,必须站在‘理解的同情’的立场上,即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和中国革命的必要性、紧迫性,充分体会到革命先烈为中国富强而奋斗、为社会和平而甘于奉献的大爱。”在艺术学院开设的《中国革命艺术欣赏》课程中,闵景阳教授生动地讲述了中国革命艺术史。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肩负起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使命,坚定自己的信念,修炼自己的灵魂。”美术师范学院181班学生齐浩然感触颇深。这门课程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国红色艺术线上课程之一。

以课程建设为先导,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不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根本依据。为此,学校制定了《关于深化思政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出台了《南通大学美育实施细则》《南通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努力把美融入课程,在实践中创造美,在文化中传承美,拓展课程的“美育”功能。

同时,学校注重教学改革专题研究,聚焦思政课建设热点、重点、难点,选取50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开展思政示范课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还开展“教授本科教学示范月”活动,选取2-3门思政示范课,每门示范课至少有3个思政教学案例。据统计,学校已开展53门教学示范课,引导教师将思政内容贯穿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建设、交流讨论、作业布置等环节,将价值引领嵌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让课堂上都“有思政味”。今年,学校有7个思政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批省高等教育学会专项立项。

技能培训,搭建思政教育平台

课程思政教育实施主要靠教师来落实,为此,学校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

今年10月份以来,一场温馨而深入的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如火如荼地开展,从学院院长到资深教授、青年教师,各位老师都结合生动的案例,向学生讲述政治认同、爱国主义、道德修养等主题。

课堂上,蔡娟教授从“疫情之下的中美为何如此不同?”这一话题切入,阐述意识形态的核心内涵和深刻意蕴;曹莉老师以“动物园老虎咬人案”“正义女神的蒙眼案”等为例,启发学生培育法治思维;张欣老师通过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诚信文化、树立诚信意识。

扎实的专业理论、生动的案例,不少同学听完后都表示,思政课“过瘾”。“作为一名医学生,我缺乏思政教育专业知识,担心听不懂,没想到讲起来毫不费力,受益匪浅,让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药学院191班的张云倩说。

什么是课程思政教育?为什么做课程思政教育?怎么做课程思政教育?为积极回应课程思政教育“三个疑问”,学校一方面举办专业教学竞赛,另一方面不断发挥思政教育在各学科专业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为了克服困难,学校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听完专家报告后,与会教师经过小组讨论,完成了各自的教案设计,内容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医科、体育等各个学科。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徐伟老师激动地说:“最初,老师们很苦恼,不知道如何把思政内容融入课堂,只能生搬硬套。经过集体备课、讨论交流、学习相关理论文章,我们的教书育人意识不断增强,慢慢找到了办法。”

此外,同济大学还依托国家行政学院培训平台,组织148名教师参加“学科教学教育与思政课”专题网络培训班;邀请国内专家进行思政课专题讲座、举办系列思政课报告会和交流座谈会等,引导教师深刻领悟思政课内涵。

“要搭建各类思政教育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营造全校共同推进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当好‘经师’、更好当‘人民师’。”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说。

榜样示范,锻造德育灵魂

9月开学之际,南通大学党委书记蒲玉忠再次走上讲台,向2020级全体新生讲述已故张謇校长的精神世界、百年南通大学的坚持与传承,明确当代南通大学人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在南通大学,思政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各个环节,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全体教师都扛起思政教育的责任。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看一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同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师高月霞经常以时事开场。新冠疫情期间,她每天结合全球最新疫情数据,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治愈率、死亡率,向学生展示中国抗击疫情的有效举措和应急响应速度。高月霞说:“只有通过直观的数据对比和真实的案例分析,才能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真正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同济大学老师还从抗疫故事中精选素材,转化为生动的教材,加强人生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科学知识、感恩教育。

该校纺织服装学院张伟教授将疫情防控实例融入课堂,生动诠释纺织品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纺织材料和制造技术在智能穿戴、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不可替代作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沈雪华带领学生运用“数学建模”理论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化工学院赵勤博士在讲授有机化学时,强调在分子水平上开展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倍增,有学生发来微信:“老师,科学真是无处不在。”

课堂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战场,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是实现思政教育的“第二战场”。南通大学依托百年办学历史,积极探索校本特色、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材料,打造通识教育课程,努力讲好新时代的“南通故事”“通达故事”。

每年新生都会参观校史馆、张謇教育史馆,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领略已故校长张謇的教育情怀,这是学生入学必修课。医学院学生还会参观人体解剖标本展览室,里面有黄竹儒教授、夏元振教授留下的心脏标本、骨骼标本等。

此外,同大还举办道德讲座活动,邀请同大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顾小松院士,分享其爱国奉献、勇于攀登科研高峰的励志故事;并举办“莫文随”精神宣讲会,传递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模范“莫文随”扶贫济困、乐于助人、奉献大爱的感人故事。

春风润物无声,同大学子在思政课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他们把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村里、从三尺讲台搬到乡村,充分激发思政课堂的内生动力;他们结合自身学习,创作各类抗疫漫画、音乐作品,投身到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他们积极投身西部教育扶贫事业,在3000米海拔刺骨的寒风中,用行动诠释着“莫问岁月”大爱精神……

“学生的思想、需求、兴趣走到哪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跟到哪里。这种跟进式的教育,不仅有利于科学决策,更有利于参与学生生命的成长。”蒲玉忠说,无论是思政课还是课程思政教育,都离不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思政教育“贴近”学生需求进行,是德育落到实处的最好注脚。

展开全部内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

精气神   干事创业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宣讲巡讲   痖弦   暖暖   秋歌   单刀   埃及研究   食物加热   食物保鲜     老年痴呆症   昌乐民生网站   投诉信息   昌乐民生网   教育投诉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李永平   美麟控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