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教育笔记-笔记中班幼儿教育怎么写

时间:2024-06-26人气: 作者:佚名

1.小睡

最近孩子们的午睡总是让我很头疼。这些调皮的孩子,笑嘻嘻的,一进午睡室就东跑西跑,在床上打滚等等。一会儿又有抱怨声不断,谁推别人了,谁衣服没脱,谁又在说话了。老师大声喊叫也无效,他一边帮这个盖被子,一边帮那个,一边劝说,试图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些调皮的孩子还是磨磨蹭蹭。不过,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年龄特点,午睡对幼儿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从医疗保健角度来说:幼儿睡眠时,全身各部位及大脑、神经系统都在调整,氧气和能量的消耗极少,有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多3倍。 因此,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在幼儿园,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但在孩子们眼里,一旦睡着,说话、活动就被限制了,于是想方设法在睡觉前把想说的话说完,在老师看到之前把想做的事做完。真的,当我们觉得孩子太烦人、太吵闹、太吵闹的时候,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是否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孩子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一定有好的效果。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光是教给孩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他们,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朋友。这样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向你诉说心里话,愿意和你玩各种游戏。

2. 命令语气

当今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或“小公主”,不少孩子在家里说了算,跟父母说话都是命令式的,很多孩子把这样的坏习惯带到了幼儿园。

周二下午我们区域活动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浩用命令的语气跟其他小朋友说话,如:奎瑶,给我拿铅笔来,润奇,给我拿树叶和剪刀来等等,我在班里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各种原因。

1、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孩子。孩子行为的初始动机一般是“为了我”,而不是“为了别人”。4-5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保护意识发展阶段,自我意识发展起来后,孩子更加注重“我的观察”、“我的精力”和“我的角色”。这个时期“自我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所以4-5岁的孩子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做出选择和活动,往往不考虑别人。

2、幼儿受家庭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时,往往认为不需要讲礼貌,常常有意无意地用命令的语气说话,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3、情绪的好坏也会影响孩子说话的语气。孩子的行为很少受理智的控制,而主要受情景和情绪的影响。为了改变孩子说话时用命令式的语气的坏习惯,培养孩子的团结精神,我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在课堂上多注意自己,避免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讲话,营造民主、礼貌、和谐的课堂氛围。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爱护。其次,我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人人平等,向别人求助时要有礼貌,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如果你说话像命令,别人就会讨厌你,不愿意帮助你。我们还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为他人着想,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

然后,我在一天的活动中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度,随时纠正孩子的命令式言语。如果发现孩子心情不好时命令别人,老师就会告诉他:“不开心就告诉老师。用命令式的语气说话,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情绪带给别人。”

我班上的李浩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引导,逐渐改掉了说话命令式的坏习惯,学会了更多礼貌用语,我很高兴。

3下班后,我看到

下班后,门口等候多时的家长,随着保安开门,老师们收走家长们的接送卡,孩子们被家长安全地接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在这样的场景中结束了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没见到孩子的父母,总想对孩子说点什么,总想把一天来积累的思念告诉亲爱的宝宝。你看,一见面就亲亲抱抱,宝宝们笑得像快乐的小鸟。有的孩子甚至还跟父母撒娇,要这要那。我发现,有的孩子,一见到父母,就会让父母买口香糖、果冻之类的零食,甚至让爷爷奶奶买玩具、蹦床。

每个家长在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上也是大方的,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养成的。有的家长却不这么认为。针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不一味的迎合、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积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关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引导孩子边走边说,回忆老师传授的新知识。通过与孩子交谈,家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潜能,还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情况,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

4. 充分利用早晨的谈话

晨讲,顾名思义就是在晨间活动中与幼儿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对话。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这样幼儿的口语潜能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老师也会从与幼儿的对话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经过一周的晨讲训练,幼儿们已经渐渐期待起与老师的晨间交流了。

晨间对话能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教会孩子如何穿衣,讲解不乱扔垃圾的好处,帮助孩子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的习惯,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大胆思考、大胆发言,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很多孩子在学习上都有了进步,老师和家长都很高兴!

5.大班教育笔记

一年级班的音乐活动开始了,我正带着小朋友一起学唱歌。这时,大家正在唱歌,人群中两个小朋友互相推搡、打架。这个活动单元结束后,我对他们行为进行了教育。“刚才小朋友唱歌的时候,你们为什么打架?”“我们没打架。”他们居然否认了。我问班里的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他们打架。大家都说看到了,并大声喊道:“老师,罚他们站前面!不准放音乐!不准吃东西!”等等。看着他们的表情,一个个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呢?我觉得和教师的教育观、孩子观的偏差有关。因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批评过孩子,比如孩子玩得太过分,教师有时会发脾气,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模仿、喜欢追随老师的心理,所以当类似现象出现时,孩子就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讨好老师。被指责的孩子,在班上会感到自卑,不受尊重,心理上会感到压抑,从而不喜欢去幼儿园,甚至影响性格的健康发展。责怪别人的孩子,一开始还不懂幸灾乐祸,但时间长了,就会发展成习惯性心理,成为一个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孩子观,注意孩子的言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其次,当孩子犯错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艺术的方法,耐心引导,细心教育,比如提醒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孩子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提高孩子的评价潜能。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可以追溯到老师的教育上。“从孩子的行为看老师的想法”这句话很有道理。

上午活动的时候,大家正在玩户外游戏,玩得正开心。这时,我突然听到一声大哭,原来是A把B撞倒了。A说了声“对不起”,就要走。看到这一幕,我才知道A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后果,他以为只要说一声“对不起”,就跟自己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去道歉。于是我赶紧叫住他,伸手把B轻轻地扶起来。我一边哄着,一边问:“哭什么?”B说:“疼。”“A都跟你说对不起了,还疼吗?”我故意装作奇怪地问。“疼。”B不解地回答。听完B的话,我问A:“你摔倒过吗?”他点了点头。“摔倒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A低下头说:“疼。”“那你疼的时候,还指望别人怎么做?” 我又问。 “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然后蹲下身子伸出小手揉揉B,把她的身体拍干净,说:“真对不起,还疼吗?我帮你吹吹。”果然管用。刚才还哭得那么厉害的B,这会儿也止住了哭声,说:“没事了,不疼了。”见A认真地这样做,我摸摸他的头,对他说:“你看,B说了对不起还在哭,说明她还很痛苦,很委屈。你帮她把身上的泥土拍掉,再帮她揉揉,这样照顾她,她的痛苦就会减轻。她也会很快原谅你。所以,以后你不小心碰了孩子,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痛苦。这样,孩子就会原谅你了。”他点点头。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想,老师在处理孩子之间偶尔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时,仅仅教会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同理心教育,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对同伴造成的影响,让他们能够站在同伴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表达出真诚的歉意。

6. 根据你的兴趣开始学习童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就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材料必须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发展,并有成就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抓住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才能因材施教,实现“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

经验证明,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课堂,一定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点,我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恰当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让学习变得有趣,让学习变得有趣。我从以下两点教孩子们简单易懂的学习歌曲:

1、追求音情并重,强化文学作品中的声调和语调。文学作品如果以平淡的方式呈现给孩子,是不会激起孩子的积极性的。为了让孩子能很快融入文学作品中,我注重声调和语调的运用,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用起伏来表现,使孩子处于亲切、完美的语感环境中。同时,我会配以优美、动听、富有想象力的音乐,以及生动活泼的教具,让孩子在融洽的氛围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用语言和动作表演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我在教《春天的秘密》这首诗的时候,发现这首诗重复性强,篇幅又长,幼儿学这首诗有点困难。首先,我让幼儿分段创作自己的动作表演,我纠正幼儿的动作,使每一节都有标准的动作,我示范自己的创作,幼儿根据诗句和老师的动作进行朗诵。我引导幼儿跟老师做不同的动作,从而展现自己的风采。有的幼儿动作生动,有的滑稽搞笑,幼儿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表演和朗诵了这首诗。

幼儿说的 7 个谎言

昨天下午,第二节课下课的时候,我们班的一个小孩跑来跟我说:“老师,我的铅笔被A拿走了。”我对那个小孩说:“上课的时候老师会问你是不是她拿的,如果是A拿的,我就让她还给你。”很快就到了上课时间,孩子们都坐好了,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松鼠再也不敢说谎了》。

从前有一只小松鼠,他以为自己很坚强、很勇敢。但是,他的朋友小山羊、小兔子和小猴子一点也不佩服他。这让小松鼠很伤心。

有一天,小松鼠在出去玩的路上,捡到一根黄头发。“这是谁的头发?”小松鼠想:“这么浓密,这么长,这么柔软,这么美丽。对,这一定是老虎的头发。要知道,老虎是森林之王!只有森林之王,才能长出这么浓密、长、柔软、美丽的头发。”小松鼠正要继续走,却碰见了小山羊。小松鼠对小山羊说:“看,我杀死了一只大老虎!”

你看我多厉害啊!”小山羊说:“我不信,你有什么证据吗?”小松鼠说:“不信的话,我手里的虎毛就可以证明。你看,它骄傲地竖起了黄黄的、柔软的虎毛。”小松鼠那么小的身躯,怎么能杀死一只老虎呢?小山羊、小兔子和小猴子都产生了怀疑。

于是,小山羊、小兔子和小猴子决定去试探一下小松鼠。他们找了一张虎皮,小猴子站在小山羊的头上,小兔子站在小猴子的头上。然后,他们就披上虎皮,在小松鼠第二次出去玩的时候站在路边,看见小松鼠来了,就跳出来吓唬小松鼠。小松鼠看到真的老虎来了,吓得往后退了一步,慌忙向家里跑去。突然,他听到老虎那边传来阵阵笑声,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好朋友——小山羊、小兔子和小猴子。小松鼠见自己的谎言被揭穿了,红着脸低下了头。从此,小松鼠再也不敢撒谎了。

小朋友们讲完故事后,老师就问小朋友们谁拿了别人的铅笔。我刚问完,教室里不再充满欢声笑语,而是一片死寂,人们四处张望。刚才讲的故事的寓意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要撒谎,要做一个好孩子。我刚说完,阿新就站起来走到B面前,把铅笔还给了B。

我看到A承认了错误,我也没批评她,快下班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小孩子都是好孩子,我们要向小松鼠学习,别再撒谎了,做个诚实的好孩子。”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8我们应该关心她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教导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们这些大班的哥哥姐姐们,更应该主动关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别人遇到困难,我们也要关心、帮助。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但真正这样做的小朋友却寥寥无几。有这么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对孩子的看法。

一天吃完早饭,我正在打扫院子,突然听到了哭声。我顺着哭声的方向望去,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小A一边走一边哭,B轻轻地扶着她走。走在她旁边的C说:“哎呀,你这么娇气啊!”B生气地说:“她生病了,你怎么能这样!我们应该关心她,老师也叫我们互相关心。你生病了,没人关心你,你开心吗?”听了孩子们的谈话,我心里很高兴。我立即跑过去,问A为什么哭。原来,A来到幼儿园后,突然感觉肚子疼,哭了起来。我立即把她送到保健室检查。医生说她喘不上气,过一会儿就好了。

送她回去后,小朋友立刻围过来问:“老师,A怎么了?A怎么了?”看到小朋友焦急的神情,我说:“小朋友,A没事,只是侧面撞了一下而已。小朋友今天表现得非常好,理解同学,关心同学,非常好。”我也表扬了B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也向她学习。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们应该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关爱同伴的重要性。虽然当时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但一旦孩子真正理解了,他们就会付诸行动,照做。同时,他们也能把自己理解的知识和道理告诉别人。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想要达到的教育效果。

9.谁可以先吃?

孩子们曾被教育吃饭要遵守常规:吃饭时不许说话、眼睛盯着自己的碗、不许剩饭……这一系列“规则”每天都在重复,效果并不明显。饭要剩、话要说,有时一顿饭要吃半个多小时。突然,出现了转机。

那天吃饭前,我讲了“吃饭的规则”。刚要吃饭,A大声说:“老师,我们比赛一下,看谁先吃!”“OK”的孩子个个兴奋不已,我趁机说:“好,我们不但要比赛看谁先吃,还要比赛看谁的桌子、碗最干净,谁吃饭时不说话。”“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开始了。通过比赛,大家都一致认定B孩子第一个赢了。

孩子们整天都在想着比赛,我意识到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解决问题,要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情况,偶尔搞几个小比赛,比一般的说教更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10. 幼儿的沉默

我班上的A同学,听话,上课认真,不跟其他同学打闹,但平时比较安静,不爱说话,总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

我知道这个孩子不擅长社交,这对她以后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于是,我决定帮她改变这个坏习惯。我首先鼓励其他小朋友主动和她一起玩。我问她:其他小朋友跟你玩的时候,你开心吗?如果你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会怎么样?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主动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一段时间后,王小芳变得开朗多了,说话也多,笑也多,还交了很多朋友。我真的为她感到高兴,她的父母也为她的改变感到高兴。

展开全部内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

圆脸妆容   多吃蔬果清淡饮食   避免甜食过多   适量补充水分   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儿童夏季饮食   清淡易消化饮食   饮用豆浆   饮食习惯调整   酸性液体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教育改革与发展   泉州市教育局   教育第三方网   安全考试环境   高考护航   防疫方案   高考工作   贵州高考   高间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