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30人气: 作者:佚名
听说监测舆情能一个月挣三千块?这工作听起来可比小区保安轻松多了。然而当你发觉得同时盯着五十个论坛,二十个微博大V,还有十个境外网站时,就连上厕所都得算计着时间。
舆情监测是份体力活
左手按下F5刷新网页,右手记录Excel表格,眼睛还要扫视弹窗广告。去年双十一的时候,有个同事因为长时间盯着淘宝投诉区,做梦都在喊“亲给个五星好评”。公司发的防蓝光眼镜,三个月镜片度数就涨了100度。
每天都得处理两百条敏感词预警,“房价”得标红,“养老金”也得标红。最怕碰到谐音梗,有一回把“酱香拿铁”标成了敏感词,领导喝着瑞幸咖啡把我们骂得跟美式浓缩似的。
英语六级只是入门券
办公室饮水机那儿贴着“请讲普通话”,然而电脑里开着谷歌翻译是标准配置。监测特朗普推特如同做英语专八阅读理解,还得顺便把华尔街日报的阴阳怪气译成领导能明白的“高度重视”。
香港分部的同事常在群里发用繁体字写的报告,有一回把“臺灣”写成了“台灣”,害得全组人加班到凌晨去改PPT。如今一看到繁体字,就跟条件反射似的掏出手机查字典,那认真程度比高考语文还厉害。
舆情报告是门玄学
上周有个明星离婚,相关微博阅读量达到了23亿 ,领导要求预测舆情走向 。我们对着类似K线图的曲线 ,硬着头皮写下 :“预计三天后热度会下降50% ” ,实际上完全是靠抛硬币来决定的 。后来发现 ,其热度还没有小区物业吵架的热度持续时间长 。
最怕客户临时要求做“深度分析”,还得把微博吵架的内容总结成《新时代婚恋观念嬗变研究》。有一回给某汽车品牌写报告,硬生生把车主抱怨油耗高分析成了“绿色出行意识觉醒”。
突发舆情像急诊值班
去年,有个化工企业发生爆炸,凌晨三点的时候,全组人都被电话吵醒了。大家一边查看消防通报,一边制作PPT,手一直在抖,结果把“救援进展”打成了“求援进展”。天亮之前,把报告交了上去,客户夸我们“反应迅速”,实际上,我们连洗脸的时间都没有。
世界500强的大客户最喜欢在周末发布需求,情人节那天整个办公室弥漫着外卖的味道。有一对小情侣因为总是加班而分手了,分手的理由写的是“你和舆情预警说过吧”。
办公室生存指南
新来的实习生老是被Excel函数整得很惨,一直到发现Alt+E+S+V是粘贴数值的神奇按键。如今饮水机旁边贴着《常用快捷键大全》,它比防火疏散图更受待见。
公司不许安装任何游戏,可大家想出了“找错别字大赛”。上个月有个同事,在政府报告里找出三个错字,得到了部门发的“火眼金睛”奖,是价值50元的咖啡券。
职业病的自我修养
如今刷朋友圈时,会下意识地统计关键词,要是看到同学晒娃,就会去分析“二胎政策成效”。逛知乎的时候,会先看负面评论,就连老妈转发养生文,都得评估传播路径。
最神奇的是,有一回做梦,梦到在给明星绯闻写处理办法,等醒来才发现,自己把枕头当成键盘,噼里啪啦敲了好半天。医生讲这是神经衰弱,领导则说这是“职业敏感度提高”。
那么问题就来了:要是让你每天看12个小时的负面新闻,然后工资再多给五百块,这种活儿你会不会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