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5人气: 作者:佚名
花了300大洋一小时去咨询情感大师,结果人家竟然是做清洁的。更离谱的是,这家伙还当了个金店老板,不过他那金店,就只在微信相册里头晃悠。
假证比假发还容易掉
陆某某的简历简直就像是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里跳出来的。白天,他拿着拖把在写字楼里晃荡,一到晚上,微信上就摇身一变,成了情感大师。给陈女士发的那些金店照片,结果一查,竟然是从某珠宝城官网偷来的,水印都没好好裁剪。
这家伙最拿手的招数就是“打折促销”。咨询费从每小时300大洋直接跌到每天300大洋,要是不懂行的,还以为赶上双11大甩卖了。可悲的是,服务质量也跟着缩水,陈女士钱包是瘪了,可复婚这事愣是没见进度条往前挪动一步。
刺激疗法变成刺激消费
降价牌不灵了,陆大侠来个神操作。他提议给前夫发几张“艺术照”,说是“醋意刺激”新招。这招要是用在正规行当,说不定能评个营销创新大奖。
陈女士一拒绝,剧情瞬间变味。陆专家猛地想起,自己还记着那客户住址。这记性要是用在打扫卫生上,估计早就升职成区域经理了。他去陈女士家拜访时,手里提的水果,说不定都比那咨询方案来得实用。
保密协议变勒索合同
陆某某那保证书简直就是个奇葩,意思就是“我闭嘴不提你老公那点破事,但你得继续掏钱”。这要是真成了合法的,分手的情侣们估计都得破产了。更搞笑的是,他连保证书都是用保洁公司那破便签纸写的。
法庭上那32万的转账明细一摆出来,法官们都不由得多瞟了几眼。这笔钱,足够付个60平米的精装房首付,或者请个真正的专家咨询个700小时。可陆专家偏要拿这钱来秀,说有时候傻人有傻福,钱多成这样儿,真是种病。
退赃速度比作案快
法庭上最嗨的戏码,就是那退钱环节。陆家那帮人掏钱的动作,简直比陆某人当初编瞎话的效率高多了。要早些时候把这些钱拿去开个金铺,说不定现在都能开成连锁店了。
法官最后提的判罚建议挺有人情味儿:既然打扫卫生这么在行,那去牢里施展一下才华也挺合适。只是不知道那些牢里的“客人”,会不会愿意花300块一小时来聊聊天。
行业乱象比马路坑多
这情感咨询市场,乱得跟挤爆的早高峰地铁似的。一小时300块,连老牌的心理咨询师都不敢这么收费。可总有些人想,贵的就是有道理——直到他们发现,那家伙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找不到。
网上搜“情感大师”,出来的信息比相亲对象还泛滥。下次得先看人家有没有水印的证件照,毕竟现在连打扫卫生的都开始搞副业了。
防骗指南比恋爱简单
记得这三条铁律:拿发票的比那些要你露照的靠谱多了,有实体办公室的比光聊微信的让人信得过,愿意签正规合同的比只写个保证书的靠谱。要是对方突然降价,别急着乐——这跟菜市场快收摊时甩货似的,小心有猫腻。
碰见那些吹嘘能救婚姻的,先得让他先把自己的饭碗保住。比如,得问问他那心理咨询师证是哪儿来的,要不就亮一亮他那金店的小本本。
看完这出奇幻大戏,你是不是想给这位“跨界奇才”来点啥?是想给他点个赞,夸他演得挺带劲,还是觉得他该试试写剧本这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