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8人气: 作者:佚名
那朗诵,一开口就像是在村头的大喇叭里喊,那激情四溢,唾沫星子都能喷一脸,可听完之后,愣是搞不清他想说个啥。
基调不对全白费
有些人以为朗诵就是比谁嗓门响,谁哭得惨。记得去年那场高校朗诵大赛,一哥们把《再别康桥》读得跟催债似的,评委直接给了个超低分。这就像玩游戏选角色,你一个牧师偏要拿把斧头去砍人,就算装备再高级,也是白搭。
只会学新闻联播那套可不行。记得公司那回年会,财务大姐拿念GDP的语气来读情诗,结果台下的同事们全笑岔气了。感情这东西,可不是靠嗓门大小就能调出来的。你得先弄明白,你手里拿的是颗炸弹还是块棉花糖。
五种基调生存指南
这模式叫“小清新”,就像公园里老头子打太极那悠闲样。去年杭州西湖畔,有个家伙低声吟《荷塘月色》,那声音小得差点让蝉儿叫声给盖过去了。结果,路过的大妈们跳舞的热情瞬间就消散了。
这第二种“夸夸群专用”的技巧可得好好掌握。有位主播用那赞美祖国的腔调夸女友的新发型,结果直接被罚洗了一个月的碗。说话声音得像涂了油的核桃,表面滑得可以,但里头还得有嚼劲,不然就显得太油了。
悲伤不是驴叫
张哥这殡仪馆的主持手艺杠杠的,他那悼词讲得跟睡前童话似的。有一次客户嫌不够伤心,张哥立刻来了个“老牛喘气”的嗓音,家属哭得那叫一个惨,结果把花圈都给撞翻了。真正的悲痛,得是每个字都像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古币——那上面还带着岁月的痕迹。
发火别只会咆哮。那戏子演《雷雨》时太入戏,把“你无耻”喊成了“你无齿”,结果牙医广告牌瞬间闪瞎眼。那愤怒得跟刚出炉的小龙虾似的——壳儿硬邦邦,肉儿却香得要命。
技术流死得惨
那谁专研气泡音,把《将进酒》读得跟开水壶烧开似的。有个艺术生秀了十八种哭技,评委老师默默递了张精神病院的名片。这技巧,就跟火锅蘸料似的,要是把麻酱当水喝,那肯定得拉肚子。
去年那啥“朗诵界老大”出糗了,用说唱的调调来念《出师表》,弹幕里全是在问“诸葛亮是不是想参加选秀”。整场表演没个章法,感觉就像拿挖掘机炒菜——动静挺大,菜做得一塌糊涂。
真感情才是外挂
王叔那小区保安,愣是靠念《平凡的世界》把广场舞队头儿给搞到手了。他啥专业技巧都没学,可把“孙少安”那角色给演活了,跟自己亲儿子似的。有一次有人投诉他半夜练嗓子,结果人家一听,都默默回家翻出珍藏的小说去了。
那语文老师让大家用老家话来读《乡愁》,潮汕那家伙一开口,全班瞬间笑翻了天。大家笑得前俯后仰,结果发现班主任竟然在擦他那眼镜。那份真挚的情感,就像秋裤一样,虽然自己觉得有点土,但穿在身上那叫一个暖和!
哎呀妈想听听最逗比朗诵是啥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