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2人气: 作者:佚名
听说了,有人把黄庭坚那首《登快阁》整成了23页PPT,我心想,这得有多牛。结果点开一看,这课件比黄庭坚的诗还让人头大。
作者介绍
黄庭坚这货挺逗,作诗那时候爱拿古人那点破事当梗。听说他那时候在江西混日子,闲得蛋疼,就靠写诗消磨时光。他那书法比诗还火,可惜PPT里连张书法照都没给放。
这PPT,23页里头,作者的个人介绍就占了5页。我仔细瞧了瞧,居然连他小时候尿床的糗事都给搬出来了。这课件做得比百度百科还详尽,可谁说得准考试会不会考这些细节?
诗歌赏析
黄庭坚那首诗描绘的是他登快阁后的风景和心情。快阁坐落在江西泰和县,现在估摸着早就被拆了,建成了商品房。诗中提到“落木千山天远大”,我翻翻地图,发现那地方现在连棵树都难觅踪影。
PPT里提这诗儿,说诗人心里挺憋屈。黄庭坚那家伙,好歹混个官当当,咱这帮搬砖的,连个怀才不遇的份儿都没。人家能写诗抱怨两句,咱就只能刷刷朋友圈发泄发泄。
诗歌意象
这诗里头说了“澄江一道月分明”,PPT上把这东西剖析得跟开了挂似的。可真没想到,黄庭坚这家伙能把条普通江水写得跟仙境似的。换成我,保不齐就写成“江里头飘着几个塑料袋”了。
PPT里就三页篇幅,全在说“痴儿”这俩字。有人说是黄庭坚自己开涮,可我觉得他这是在玩儿深沉。当官的写诗说自己傻,这不就是故意显摆?跟那些考试前总吹自己没复习的学霸似的。
艺术手法
黄庭坚那家伙写诗,就爱往里头塞典故。PPT上说了,这首诗里头一共用了7个典故,我数了数,自己认识的,一个都没捞着。难怪人家能当诗人,我只能在这边当个看客。
这PPT里提到这诗用了个啥“以乐景写哀情”的招数,我琢磨了一下,这不就是咱朋友圈里老见的“今天个阳光明媚,心里却闷得慌”?原来古时候的人也会这招。
诗歌影响
这诗在文学界可是个宝,可咱实话实说,懂它的人寥寥无几。要不是考试里得考,语文老师估计都不会提它。PPT上吹它影响了无数诗人,可我连一个名字都叫不上来。
PPT最后那页说这首诗是江西诗派的风范。我翻翻资料,发现这帮家伙就爱拽典故。放如今天,咱猜他们八成是那帮儿在朋友圈儿瞎晒文言文的家伙。
总结思考
这23页PPT看下来,我终于悟出黄庭坚的诗为啥让人头大。课件都整得这么绕,原诗能不费劲吗?下次做课件的那位哥们,能不能来点通俗易懂的?
话说回来,咱们想想,要是黄庭坚穿越到今天,会不会也沉迷于在朋友圈里装个深沉样?快来评论区留言,顺便给个赞,再转发一下,让大家都体验一把被PPT23页的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