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7人气: 作者:佚名
《去他妈的时空终结》是程静波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科幻世界》2020年07-08期,荣获2021年度星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华语星云奖2020年度中篇小说金奖。
华语星云奖获奖引文为:小说以科幻的独特视角,探索和诠释了“生命与时间”这一永恒文学主题;作者以轻盈克制的语言、精准流畅的叙事节奏,描绘了两个身陷时间循环的年轻人战胜孤独、寻找存在意义的艰难历程,让“平行世界”这一传统科幻题材经久不衰。
我们的核心创作团队B组很荣幸能够阅读到这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并讨论文章相关的问题,交流经验,并整理成文,以便大家更好地创作自己的作品。
本次评测以问答形式呈现,所有问答均是团队成员站在作品创作的角度进行思考,由于大家是第一次参与评测的创作,经验不足,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文中很多部分都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氛。
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在创作中描绘日常生活?
李克娣
▶▶▶有人说,日常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描绘出生活中大量平凡的细节。我个人认为,适量的细节描写可以提升小说的质感,但过多无关紧要的描写,会拖慢小说的节奏,让小说变得繁琐无趣。要想把日常生活描写得生动有趣,作者需要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提炼出日常生活中最“感动”的细节。描写时,把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和瞬间写出来,才能提升文章的真实感,让读者沉浸其中。
胥文祥
▶▶▶描写日常生活是常见且容易的写作方式,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拿起来,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每个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都不一样。本文的城市描写非常详细,提到了动物园的地图、拥挤的地铁和王府井。这些地标对作者来说可能很常见,但对某些人来说它们只是一些遥远的地名。是否有代入感是描写日常生活的关键。关键是让读者觉得这是他们能理解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只为了自己的乐趣而写。
曾深泽
▶▶▶日常生活的描写要篇幅短小,但要给人以真实感。以日常生活作为背景可以让人更有代入感,但不要占用太多篇幅。
刘利谋
▶▶▶我认为本文中对于日常生活的描写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你在创作中借鉴。
① 选择合适的故事地点
在这个故事里,各种事件发生的地点基本都集中在北京。对于读者来说,东四十条、西直门、北京动物园等地名耳熟能详的地名自然是熟悉而又栩栩如生的。街道、商场、网吧、居民楼、送餐小哥、寻狗启事,这些极其接地气的场景和物件,为日常生活故事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②用对话和行为营造叙事氛围
作者在文中对“我”、陈果等人的描述基本放弃了复述,采用直接描述,仿佛读者在亲自聆听、观察。各种儿化音、日常表达的运用,还原了这种日常生活感。此外,比如陈果在听说时间循环能力时,就想到用它去抢银行,这倒是挺符合普通人听到这样离奇的故事后的反应,有这种脑回路的“小人物”也很日常。
③. 注意细节
如果说叙事技巧为日常生活感提供了框架,那么细节把控则为日常生活感提供了砖石。文章中的很多细节,比如对街景的吐槽、放映员换灯泡的工作状态等,都像电影或电视剧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
④ 整体叙事风格
本文的风格相当俏皮、随意,这种叙事情感的不拘小节,是一种生活的体现。
⑤.情感共鸣
人物的孤独、对都市职场生活的迷茫、与前任的纠葛等情绪,都是普通人正常甚至夸张的情感,这里没有深仇大恨,没有拯救情结,有的只是简单平凡的喜怒哀乐,也符合大众的日常感受。
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主人公形象。你从中得到了什么?
杨成
▶▶▶正如问题所说,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非常鲜明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李正太”是一名普通的电影院工作者。因为逃避社会现实,工作地点距离住处较远,他离开了人们羡慕的五道口金融工作者的高薪职业,选择在家门口的电影院当电影放映员,继续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李正太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这个人物是真实的。李正太是当今大多数上班族的真实写照,有着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但是内心却非常空虚,李正太是当今大多数年轻上班族的代表。这样,大多数读者在阅读文章时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物代入感是小说人物塑造的核心,如果小说主人公没有代入感,那么小说很可能读不下去。本文主人公“李正太”的人物塑造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上班族在阅读时,可以将其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甚至会边读边想自己就是主人公李正太,想象自己如果是时间循环中的李正太会怎么做。人物代入感强是这部小说成功的一个核心。
第二是李正太的蜕变。合理的人物蜕变是小说人物塑造的又一大重点。李正太经历了137个时间轮回,从最开始的电影院一个毫无经验的电影放映员,到受不住寂寞决定改变人生,从侠义之士,到摇身一变成为城中善良之人,最后他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是徒劳。直到遇见了自己的同伴——女主人公王卯卯,李正太的责任感才逐渐被激发起来。李正太的蜕变是合理的,对广大处在人生瓶颈期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所以,人物蜕变的合理性是小说人物塑造的又一大重点。
刘利谋
▶▶▶本文塑造的主角形象,其实就是一个平躺的青年男子形象。这个形象非常逼真,随处可见,也很容易让很多读者产生共情。由此可见,塑造主角,最重要的是让读者产生共情感。
常家豪
▶▶▶本文的主角,只是一个平凡的青年,但因为相遇、因为爱、因为时间的轮回,两个人终于相遇,爱让人进步。
文中的场景切换颇具独特。
您觉得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如何掌控场景的切换?
李克娣
▶▶▶创作中的场景切换就像电影中各个场景的划分,突兀的切换会导致读者的代入感被打破,破坏阅读体验。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场景切换的突兀性。何不利用生活中一些自然的连接方式,比如时间的流逝、季节的变换、从手机的一端切换到另一端,或者离开一个场景去往另一个地方。
刘利谋
▶▶▶场景切换与叙事目的一致。因为故事是时间循环题材,叙事本身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所以场景切换基本由悬念的铺设决定。这种方法在文本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比如王卯卯在剧场里留下的过期票根,在文本后面揭晓时,给人一种连贯感。所以最好按照你选择的主题和悬念的铺设来切换场景。
本文采用了很多流行的热门话题。
您认为应该如何运用meme元素进行创作?
杨成
▶▶▶在文学作品中,“情节点整合”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创作手法,利用各个时代的热门情节点有助于拉近文章与当代读者的距离。“情节点整合”在科幻文学中也相当常见,尤其是当代科幻文学。优秀的“情节点整合”甚至可以提升文章的阅读体验,让句子产生“情节点整合”之前没有的全新感受。但合理“情节点整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适量 meme」。一篇文章可以引入一些当下流行的 meme,但不能太多,太多 meme 会让文章失去特色,变成一篇奇怪的「meme 文章」,对文章本身非常有害。
第二,是“情节点的科学整合”。即“情节点的整合”不能是胡乱的,而必须“情节点与文本相符”。如果情节点与文本不符,那么既浪费精力,又会给读者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降低文章的质量。
三是“整合热门剧情”。“剧情整合”旨在让读者有眼前一亮的阅读体验,所以“剧情整合”一定是整合热门的“剧情”,会让大部分了解剧情的读者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如果是冷门剧情,读者就不会有这种阅读体验,“剧情整合”就是失败的,是无效的。
胥文祥
▶▶▶在作品中添加表情包是一把双刃剑。好的表情包可以让人开心,但也可能让不熟悉的读者感到排外。这篇文章中使用的一些元素相当恰当,出色的描述让它读起来很愉快。
刘利谋
▶▶▶流行梗具有时效性和流行性,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是容易过时,可能显得突兀。但这篇文章很好地利用了梗的优点,因为题材的关系,时效性和流行性带来了特定时间段内生活的真实感,时间周期本身就是有限且老套的题材,很难有创新,梗的运用可以说是增加了趣味性。另外,文章中很多电影式的奇幻情节,作为贯穿文章的隐藏线索,串联起主角前后的变化,对应着屏幕外发生的故事,因此并不突兀。
常家豪
▶▶▶我的建议是,能用就别用,就算不得不用,也别用那些新出的热门梗。从某种角度来说,以后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不一定能理解这篇文章写的时候流行的梗,也就是说时效性不会很长,文章本身的质量也会损失很大。
您认为怎样才能用老式的设定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呢?
李克娣
▶▶▶用旧设定写出创新文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跨越”多个旧设定和元素。比如,将第三种接触与言情、侦探小说结合起来,将僵尸题材与历史结合起来,将蒸汽朋克与废土题材结合起来等等。
胥文祥
▶▶▶时间循环也是很常见的设定,无非就是如何合理化,如何打破时间循环。任何设定和思路永远不会过时,总能找到新的角度让它焕发新生。老树上长出新芽不容易,想要创新,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在常规路径上寻找新的突破。
杨成
▶▶▶科幻设定是科幻创作的核心,优秀的科幻设定从一开始便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优秀的科幻设定加上优秀的故事,使得这部科幻小说获得了成功。那么,是不是科幻设定越新颖,小说就越有新意呢?不,科幻设定千千万万,作者,尤其是刚出道的年轻科幻作者,很难坚持自己的科幻设定不与别人的科幻设定重合。科幻设定的成功,并不在于设定有多新颖,而在于作者自己对科幻设定的挖掘有多深。对于这部小说来说,时间循环早已是科幻文坛写得最多的科幻设定,而诸如“时间囚徒”之类的设定,早在上世纪90年代,知名科幻作家刘文阳的短篇科幻小说《一日囚徒》中就有所体现。 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对“时间循环”这个老科幻设定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引入了“人死前会进入生命最后一天的时间循环”、“生命最后一天的时间循环次数为137次”等新设定。这些设定赋予了“时间循环”这个老科幻设定新的生命力。只有对老设定进行新的探索,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文章。
曾深泽
▶▶▶关于如何用老套的设定写出有创新性的文章,我觉得第一点就是要穿上新的“衣服”,如果设定是核心的话,那么在设定之外穿的“衣服”就是用来表现设定的东西。衣服永远要更时尚,要符合当下的主流审美。比如文中提到的“送货员”,还有男主的朋友被男主阻止结婚后怀疑男主是同性恋或者“资本家”等新时代元素。其次,要戳中时代的“痛点”。用老设定去关心新问题,用老视角去看待新潮流,可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比如文中王卯卯自杀的原因,还有“我”和“死宅”的设定以及前后思想的变化,都和当下年轻人的一些问题有关。
刘利谋
▶▶▶时间循环题材其实比较老套,但本文走的是都市娱乐路线,尝试用都市生活剧的节奏和语言去讲述时间循环故事,比较少见。作者也用这种轻松的叙述方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可见尝试混搭类型是面对老套题材时强有力的武器。
您认为应该怎样创作一部具有文学气息的科幻小说?
曾深泽
▶▶▶艺术电影的特点在于发掘人们深层的情感,注重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这也是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应该做到的。“带有文学色彩的科幻”其实要求作者能够激发人们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鼓励人们勇敢地去追寻;其次,要求作者能够将科幻融入生活,融入作者对“人”的思考。
刘利谋
▶▶▶想要“文学感”,就需要更贴近人类的情感,而不是着眼于世界观、科学谜题,或是新技术对世界的宏观影响。在文本元素的选择上,也可以选择言情小说或文艺电影的叙事方式和情节。当然,我个人认为“文学感”来自于故事本身的选取,以及对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关注程度,并不需要刻意营造。
常家豪
▶▶▶想要创作出具有文学色彩的文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文学,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文学作品,积累丰富才能达到写出好作品的目的。
有人说,这是一部适合影视改编的小说。
对此您有何想法和见解?
李克娣
▶▶▶影视改编首先要考虑到观众,其次就是原著改编的难度。常规科幻小说涉及过多的特效场景制作,并不适合影视改编。《到时间尽头》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是日常优雅的氛围,另一大特点是镜头感好,时间的不断流逝,情节的递进,故事的通俗性。这些结合在一起,造就了这部适合影视改编的小说。
胥文祥
▶▶▶关于时间循环的电影电视剧不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汤姆克鲁斯的《明日边缘》。如果这本小说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应该有很多先例,包括文章中提到的很多电影。只是希望不要改编成老套路。很多原著的剧情和对白画面感很强,加上一些恰到好处的幽默、伏笔细节,以及相当漂亮的结局。如果拍得好,还是值得期待的。
杨成
▶▶▶我觉得这是一部适合影视改编的小说。首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核心就在于两点:可行性和可看性。这部小说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对特效的要求不高,国内一般的影视公司都可以制作,所以“可行性”比较强。其次这部小说剧情精彩,富有哲理,对现在的青年男女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作者程静波也同期创作了同名剧本,所以影视改编难度不大,可看性也很高。所以我觉得这部小说适合影视改编。
曾深泽
▶▶▶本文采用短句短段,写得很生动。整个故事也很有现代感,尤其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这种“我认识你,你却不认识我”的暧昧爱情,是当下最推崇的“浪漫”形式。文中的伏笔和悬念元素,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
刘利谋
▶▶▶有几点感受:
这种非硬核的日常题材可能受众面更广,也比硬科幻更容易拍。设定并不复杂,除了泡利137的笑料,基本消除了让人看不懂的高概念。国产都市喜剧的风格本身就有很多前辈可以参考,比如《时空穿越》,看惯了硬科幻的作者不妨多涉猎一些题材,偶尔适当降低设定门槛。
日常的场景和叙事,让人更有代入感,对于日常生活的描写,对于代入感的把握,是有志拍电影的作者需要去尝试和练习的。
精选文章提供者:杨程
本期节目主持人:常嘉豪
内容贡献者:李克迪、许文祥、杨成、曾深泽、刘利谋、常嘉豪
排版:陈国豪
审稿人:张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