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5人气: 作者:佚名
2016年,震惊全国的“纱布门”事件,让山东广播电视台的《生活帮助》栏目恶名远播。
近日最新消息传来,据检察日报报道:记者8月30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山东省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对山东广播电视台原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英(副厅级)决定逮捕。
王颖:一手策划《生命救助》
《法制晚报》对此进行了更详细的报道:
1997年,王英调入山东有线电视台工作。2006年,山东有线电视中心三个地面频道进行大调整,王英带领团队在两个月内策划了多档新节目,其中包括生活频道的《生活帮助》。
2011年8月起,王英任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副厅级)。山东龙视天下传媒集团隶属于山东广播电视台,负责山东电视台影视、综艺、生活、国际四大频道的节目制作、购销及广告业务。2006年11月至2016年3月,王英还担任山东龙视天下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生命救助》:“纱布门”事件始作俑者
正是这档由王英策划运营十年的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帮助》栏目,在2016年10月30日播出了一档“重量级”的视频节目: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为一位徐姓孕妇做剖宫产手术后,忘记取纱布,将纱布留在子宫内,导致患者疼痛难忍。患者发现后,医院竟然隐瞒,拒绝告诉家属检查结果……再一次将医患关系推向对立。
但几天后,舆论立即反转:这是一条被生命帮恶意篡改剪辑的视频。有媒体甚至爆料,被生命帮恶意剪辑的视频底部插入的滚动不孕不育广告字幕来自莆田一家医院,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紧接着,更多此前由“生命救命”代言的莆田医院广告被网友和媒体曝光,露出一长串劣迹……
山东省纪委:王英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
《法制晚报》在报道中援引山东省纪委监委的通报称:女部门干部王英违反政治纪律,抵制组织审查;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情况;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务之便为其亲属经商活动谋取利益,利用职务之便向下属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非法挪用公款建立黑账;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财物,涉嫌受贿罪。此人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敛,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 除受到开除党籍、撤职处分外,其违法所得予以没收、追偿,其本人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所涉款物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在王英被宣布接受组织调查的三个月前,她的顶头上司、山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原党组成员、山东广播电视台原党委书记魏少水,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目前尚不清楚王英被捕是否与“纱布门”事件有直接关联,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不过,从王英的一篇旧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线索。
2009年12月,《青年记者》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王英:把创新进行到底》的文章,把他塑造成一位“管理专家”。如今回头看“创新”二字,我百感交集。
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帮主制造的“纱布门”事件,是一次创新,开创了为了追求轰动收视率、为了经济收入、为了业绩蒸蒸日上,不惜牺牲行业底线的先例。
媒体的天职是追求真相,但为了创收,不惜铤而走险,制造谎言,谁敢说这不是一种“创新”?
这样的“创新”还真不少!中国著名假医药广告表演艺术家刘宏斌的全国卫视巡演,就把这种“创新”暴露得活灵活现——大量发布虚假医药广告,售卖假药、伪药,支持那些走吹牛、骗医路线的医院,在虚假广告的基础上建立利润。
一是山东惠民恶性医闹事件中不作为的官员受到处罚,追回医院被勒索的30万元赔偿系数,打响了全国问责官员的“第一枪”,如今又打响了净化舆论环境、严厉打击黑心媒体的“第二枪”,实在令人欣慰。
无良媒体对我国医患关系现状的恶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以往的医疗报道中,无良媒体抹黑医务人员,进行不负责任的虚假报道,导致一些患者误认为自己的病能不能治好,与疾病本身无关,只与遇到的医生的医术水平有关,或者与医生的责任心有关。病没有治好,不是因为医生的医疗水平太差,就是因为医生没有用心治疗。“纱布门”事件之所以能在社会上迅速蔓延,引起群众的关注,就是利用了一些人的这种心态。
习近平日前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医务人员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全社会形成尊医尊医的良好氛围。
活动回顾:
山东产科“纱布门”事件
失去的信誉很难恢复
事件:10月30日,山东电视台报道:山东潍坊一女子剖腹产生下二胎后,肚子疼了两个月,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记者介入调查后得知,其腹部有“异物”。这“异物”竟然是她分娩时医生“遗忘”在她肚子里的纱布!
反转:这不是“医疗事故”。完整版视频中,医院“承认有问题”主要回答留下纱布是抢救时采取的措施,并非疏忽。从9月份开始,家属就一直要求医院赔偿,医院也曾被阻止为产妇取纱布。病历上的签名已经证明家属知道留下纱布的事,只是在节目上装作不知道。但概念一转,就变成了医院承认有问题。
点评:医闹不仅考验观众的医学专业知识,更考验媒体的职业操守——为了收视率只放一半视频,或诱导当事人只回答几句,或借题发挥,都会导致真相的流失。在一次次“打脸”的背后,重建被推翻的公信力,如同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也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