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5人气: 作者:佚名
1. 如何照顾宝宝的口腔健康
口腔保健从0岁开始
因为儿童牙齿的发育早在妊娠六周时就开始了,也就是说牙齿的数量、大小、形成情况早在胚胎时期就已确定。因此,牙齿的发育除了受遗传因素、孕期营养摄入的影响外,还受出生后口腔环境的影响。所以婴幼儿的口腔保健必须从0岁开始。
婴幼儿更容易患奶瓶龋齿
蛀牙是食物残渣在牙齿上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蛀牙初期是牙齿脱钙,进一步破坏就会形成龋齿。多因婴幼儿长时间含着奶瓶睡觉(或睡前喝奶)所致,由于入睡后唾液分泌会减少,牙齿整夜浸泡在酸性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乳牙脱钙,进而形成黄褐色的龋齿(尤其是上门牙)。据调查,三岁以下婴幼儿中约有30%患有奶瓶龋齿。
有些老人觉得乳牙蛀了也没事,其实奶瓶龋齿对孩子一生的牙齿健康影响很大,因为奶瓶龋齿可能会深深影响牙根,使新长出的恒牙更容易蛀牙。另外,严重的奶瓶龋齿会引起牙齿疼痛,使孩子进食喝水困难,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外貌、发音,造成日后牙齿不齐等后果。
蛀牙也会传染
值得一提的是,蛀牙细菌是可以通过看护者(父母或保姆)的唾液传染给孩子的!
根据一项关于学龄前儿童早期龋齿相关因素的研究(所谓早期龋齿,是指上颌乳门牙有2个或以上脱钙龋齿)显示,看护人口腔内填充补牙材料和假牙较多的儿童,患早期龋齿的比例确实较高。因此,婴幼儿看护人也应注意口腔健康,避免在喂食前咀嚼食物。
2.树立婴幼儿口腔护理观念
相信很多妈妈都知道宝宝长牙的时候需要刷牙,但是很多妈妈却忽视了还未长牙的宝宝的口腔卫生。
现在就让我们来帮助您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观念,让宝宝拥有一口令人羡慕的好牙齿!
宝宝在长牙前,都是靠吸吮奶、果汁或各种流质辅食来获取营养和水分,这些流质食物容易黏附在口腔周围的软组织黏膜上,如上下唇齿间、口腔底部黏膜、咽喉部黏膜等。
细菌滋生地
母乳营养价值极高,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口腔黏膜上,就会成为口腔细菌滋生的温床,有些感染,比如疱疹病毒,就会导致宝宝口腔黏膜肿胀甚至出血,还可能伴有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食欲也会下降。
口腔症状有时会在疑似感冒症状改善后出现。如果牙齿已经萌出,肿胀的牙龈更容易造成食物残渣,适当的清洁可以减轻牙龈炎症。由于炎症,清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可以用湿纱布或棉签代替牙刷清洁。如果能尽可能彻底地清洁,出血会得到改善。
哺乳时,妈妈应防止过热,以免增加宝宝的不适感。一般这些症状会在1至2周内好转。如果症状持续,应就医治疗。
用水漱口
给宝宝喂奶或果汁时,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口腔的清洁,喂奶后可以用白开水漱口或稀释口腔黏膜上附着的食物残渣,减少口腔病毒感染的机会。
清洁口腔的纱布
家长也可以用干净纱布,缠在手指上沾上开水,擦拭宝宝舌头和牙龈上的奶渣。最好每餐后清洗一次,每次睡觉前也至少清洗一次,包括午睡和晚上睡觉前。
3. 如何在孩子出牙期间进行护理
1岁前出牙
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应该清洁宝宝的口腔。
当宝宝的乳牙长出时,彻底清洁牙齿对于保持口腔健康和预防奶瓶龋齿非常重要。
很多宝宝在6到7个月左右就开始长出第一颗牙齿,到1岁左右一般会有6到8颗乳牙,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长牙的时间和顺序都是一致的,只要第一颗牙齿在1岁前长出来,都算是正常的。
当宝宝即将长牙时,牙龈会有些膨出,甚至会感觉红肿,这是牙齿即将突破牙龈表面的征兆。
一般来说,宝宝长出的第一颗牙齿是在下颌中间,称为“下颌门牙”。每个宝宝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宝宝先长上门牙,但大部分是先长下门牙。下门牙长出后,会陆续长出下侧门牙、上门牙、上侧门牙、后磨牙。到3岁左右,大约会长出20颗乳牙。
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时,家长可能会发现宝宝流口水比以前多,经常把东西放进嘴里咀嚼。此时宝宝可能会感到有些不舒服,情绪也更容易波动。家长可以在清洁口腔的同时按摩宝宝的牙龈,以缓解宝宝的不适。不过,出牙并不会引起持续的高烧或上呼吸道不适,如咳嗽、流鼻涕。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则不是出牙引起的,所以一定要尽快就医。
安抚奶嘴与出牙
很多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吸吮奶嘴会影响牙齿发育吗?”如果正确使用奶嘴,是不会影响宝宝牙齿发育的。有的宝宝吸吮奶嘴太用力,影响门牙的咬合,形成“龅牙”,有的甚至吸吮太用力,整个牙槽骨(牙齿周围的骨头)都变形了,甚至等到恒牙换下后,龅牙还是那样。如果宝宝经常把奶嘴弄断,就要留意是否有吸吮太用力的问题了。
4.如何正确认识儿童牙齿疾病
在牙齿长出来之前去看牙医
很多家长都认为,宝宝还小,没必要刷牙,更不需要看牙医,而且牙齿也不疼,所以也没必要做这些不必要的事情。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获取口腔信息
首次口腔检查的目的是评估宝宝罹患口腔疾病的几率、制定口腔健康计划,以及决定日后复诊的频率。因此,首次口腔检查应该从简,通过较简单的检查方式,即可获得宝宝的口腔及牙齿健康信息,为家长在家护理宝宝提供参考。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蛀牙通常是由不良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引起的。因此,如果宝宝在长牙前就去看牙医,父母可以得到正确的建议,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父母也应该有一口好牙齿
有研究指出,宝宝口腔内约有70%的细菌与母亲或照顾者相同。从这项研究可以知道,母亲口腔中导致蛀牙的细菌可能会遗传给宝宝。因此,如果母亲有蛀牙,宝宝患蛀牙的机会就会增加。如果父母或照顾者有蛀牙,也应该同时治疗蛀牙。
预防胜于治疗
如果在出现口腔疾病后才接受专业的牙科治疗和护理,通常为时已晚。因此,当宝宝出现出牙迹象时,可以做第一次口腔评估,并向医生询问宝宝出牙和口腔卫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