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5人气: 作者:佚名
现在找工作挺难的,好多人都急得团团转,这时候那些号称“包就业”的培训机构就像个救星,让人看到了希望。但别高兴得太早,这所谓的希望背后可能就是个大坑。就拿小霍的经历来说,简直就是给所有求职者敲了个警钟。
轻信承诺陷入培训骗局
小霍毕业了,正愁找工作,结果看到了西安中软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按理说是个不错的机会。可面试没通过,面试官却来了个神操作,说只要培训就能保证百分百就业。这承诺听起来就像是在给小霍画个大饼。现实生活中,多少人都在渴望这种保障。小霍没忍住,哪怕自己手头紧,也要贷款去参加培训。现在很多大学生和刚毕业的人都很着急找份工作,这种心态下,很容易就轻信了培训机构的话。
小霍听信了工作人员的话,觉得有好多合作单位,还能订单式培养,心想这简直是一条捷径。他当时就幻想着只要参加了培训,就能找到工作,自己的未来就有了保障。可是,他并没有深入思考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
合同条款暗藏玄机
小霍他妈给的录音里,那工作人员明明白白地说保证能就业,可合同里写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合同里只提到拿到毕业证后有就业指导和一年内的工作推荐服务,要是四个月内没找到工作还能重修。当时小霍可能也没太细看合同,很大程度上是被之前的口头承诺给蒙蔽了。好多企业,机构,签合同时就喜欢玩这种文字游戏,拿求职者的迫切需求当掩护。所以,大家在签这种合同的时候可得仔细看条款,一个字都不能马虎。
好多培训机构都这样,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可一到签合同就变了卦。这行为太不负责任了,还坑了像小霍这样没经验找工作的人。
培训课程与就业不符
小霍费劲巴拉地上了五个月的培训课,拿到毕业证书后,却给分配了个跟专业不搭边的工作。他去找就业指导老师反映情况,结果老师竟然说他没好好学习。这分明是在推卸责任!学习跟工作安排本应该是匹配的,要是个教育机构连这点常识都不懂,那对那些受教育的人来说,真是太不公平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挺常见的,培训机构为了自己赚钱,根本不管学员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钱,随便给人找个工作,要不就是找借口不安排。小霍现在可能心里有苦说不出,自己贷款交了那么多学费,结果却这样。
机构跑路维权艰难
小霍发现老师联系不上,再去机构时,发现人去楼空,这简直就像晴天霹雳。他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背上了高额的贷款。每个月近2000元的贷款,对于一个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学生来说,负担真是太重了。
中软卓越这种情形,分公司都撤销了,可总部还在撑着。对小霍来说,维权却是个大难题。首先,得联系总部,再提供信息让人查,这还没算完,后面还有不知道多少道关卡。像小霍这样被骗的人,往往因为流程太复杂,就直接放弃了维权。可要是你不维权,损失就只能自己扛了。
总部回应慢且无用
北京总部得知这事后,说西安分公司在培训期间还在,让小霍去联系他们,问问具体信息。这事得先查清楚,然后再上报给领导,最后再处理。这流程太复杂了,得花不少时间。小霍现在处境不好,生活都被这个培训机构搞得乱七八糟的,现在还不知道得等多久才能有个答复。总部这做法,跟大公司应有的担当和快速解决问题的态度差远了。
在很多类似的情况里,总公司常常显得冷淡又反应慢。基层那些受苦的人,他们最想要的,就是赶紧把问题解决了,可不想被那些繁琐的程序给拖累。
求职者应如何防范被骗
小霍的经历让人深思,求职者如何避免类似悲剧?求职时,面对那些听起来很诱人的承诺,尤其是那些要求交钱培训并保证就业的,可得小心了。得好好调查一下那家公司的情况,比如注册信息、经营状况啥的。合同没签之前,条款得一字一句地看,疑问一个都不能放过。还得和家人朋友多聊聊。希望大家都吸取教训,别走小霍的老路。各位看官,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