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30人气: 作者:佚名
这教育学里的课程理论,就跟前任的聊天记录似的,单看每个字都挺熟悉,可拼在一起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更让人头大的是,考试还得考这个,不背下来简直不行。
课程理论是个啥玩意
课程理论说白了就是探讨教什么以及怎么个教法的学问。就跟咱妈烧菜似的,有的死守老菜谱,有的喜欢搞点新花样,还有的专门做减肥餐。教育圈里的大佬们争论了这么多年,最后干脆分成了三大流派。
考卷上老爱问这些流派的特点。布鲁纳“啥知识都能教给啥人啥岁数”,这话听起来跟卖保健品的广告似的。要素主义就喜欢数理化,简直就是“数理化学好,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活教材。
知识派的倔强
知识派那帮人儿,就爱说学校得教点干货,比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啊这类东西。在他们眼里,学生就得像硬盘一样,使劲往里头塞东西。布鲁纳那家伙还弄了个啥“发现学习法”,说白了就是让学生自己瞎琢磨。
这帮要素主义者够狠,直接就规定咱们必须得学“新三艺”,数学、外语加自然科学。他们还觉得老师得像军训教官一样,学生就得乖乖听话。你说这数学课怎么老拖堂?还不是这群家伙搞的鬼。
学生派的佛系
这帮人,就讲究学生得乐罗杰斯那货说教育得有“价值”。他们看不上死板的课表,主张让学生挑自己爱学的。这东西现在叫“快乐教学”,可分数一出,家长们就笑不出来了。
这帮人,总说老师得是“推动者”,别太凶。可这样一来,老师要是放松了,学生就上天了;要是严格点,家长就跳出来投诉。这情况,我觉得叫“两难境地理论”挺贴切。
社会派的愤青
社会改造派觉得学校得教学生怎么改造社会,整天琢磨贫富不均、环境污染那点事。他们用的教材,简直就像新闻联播,专播社会问题。
这帮人觉得学生光会适应社会还不够,还得是改革的先锋。可毕业后一看,连个工作都混不上,理想那叫一个美,现实却是个大写的惨。这理论干脆改名叫“失业培训大法”得了。
后现代的玄学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一套“4R标准”,包括丰富、循环、关联和严密。听起来有点像手机广告,但其实就是说课程得像火锅,啥都能往里煮。
这帮人看不上死板的课程表,觉得学问得像淘宝上那些商品推荐,得跟着学生的喜好来变。要不咱们给它起个新名儿叫“大数据教学术”,反正到最后都是那啥算法在推荐。
考试怎么坑你
考卷总爱玩这“猜题游戏”。你说个“严教”,多半是“要素派”在捣鬼;你提个“学生做主”,基本就是“人本派”的作风;一说到“社会变”,那绝对是“社会改造派”的招牌动作。
咱得记个神招:搞学术的咱找老师,爱玩的咱找兴趣,爱改革的咱找变革。要是记不住,就想想上学那时候最烦哪路货,保管过目不忘。做题前先得辨辨是哪路神仙在说话,这样一来,得分儿肯定不少。
同学们,那些被课程理论搞到头大的日子,你们心里有没有觉得哪家的理论特别扯?来,评论区开炮,要是点赞数超过一百,我下次就写一篇《怎么用那些理论去糊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