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6人气: 作者:佚名
领导找你谈话的情况就如同天气预报那般,有时会从晴天转为多云天气,有时则会发出雷电黄色预警。不同之处在于,你在经历了领导的谈话之后,还能否有胃口吃下晚饭。
谈话提醒
领导端着保温杯走进办公室,脸上带着微笑。这微笑就像居委会大妈的那种。这个时候,问题往往是你上周迟到了三次,要不就是报销单上有可疑的 KTV 发票。2023 年某国企做的统计表明,83%的谈话提醒是以“最近家里有啥困难”来开头的,然后以“下不为例”来结束。
这种谈话特别考验演技。领导得演出那种“我只是随随便便聊聊天”的放松感,而你,要展现出“领导特别英明”的恍然大悟感。某机关的王科长独创了一个“三不原则”,特别实用,那就是不解释、不反驳、不主动递材料。要知道,领导桌上那本《说话的艺术》,扉页上就写着:让别人闭嘴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对方倒水。
批评教育
当领导把保温杯重重地砸在桌上时,你就得开始做心理准备。去年某市财政局有通报说,批评教育平均要花 38 分钟,这里面前 5 分钟是用来讨论天气的,而最后 3 分钟肯定会出现“我对你很失望”这句话。在这个时候你交上去的不单单是检讨书,还有灵魂深处的拷问,那就是为什么偏偏在检查组来的那天请假?
某街道办有关于张副主任的传说。被批评时他突然开始记录领导的金句,可钢笔没水了,那场面一度特别有哲学意味。事后他归纳出“批评教育生存指南”:眼神要聚焦在领导眉心那个位置,如此一来既显得很专注,又不会被口水给喷到。
诫勉谈话
会议室忽然来了纪检组的人,领导的表情就好像刚参加完追悼会一样。2022 年组织部门有数据表明,诫勉谈话之后的半年内晋升的概率比中彩票还要低 0.7%。在这个时候,你最好不要去解释“微信群发黄图是手滑”,也千万不要去问“影响孩子政审吗”这样的送命题。
某局的李科长搞出了“诫勉三件套”,分别是深色西装、黑眼圈以及皱巴巴的纸巾。事实表明这挺管用,领导看他的样子就跟看绝症患者似的,训话的时间直接少了 15 分钟。不过得留意别演得太过了,去年有个老兄当场就晕过去了,结果后来的体检报告把他有脂肪肝的事给暴露了。
演技派生存指南
接到谈话通知后,先看看天气。要是阴雨天,就得带上伞,这可不是怕自己被淋湿,而是给领导创造一个“我送你到门口”的台阶。要是晴天,可别忘了摘掉手表,不然领导会注意到你看了 27 次时间。某信访办总结出了黄金五分钟定律:一开始的五分钟要认错,中间的五分钟要装孙子,最后五分钟一定要让眼睛变红眼眶。
办公室抽屉最好常备这三样东西:一是眼药水,它能用来制造出悔恨的泪水;二是喉糖,能防止在认错时破音;三是降压药,这个是给领导准备的。去年有一次谈话,领导血压计爆表的速度比干部认错的速度还要快。
道具使用说明书
笔记本得选 32 开的软皮抄。要是太大,就跟示威似的;要是太小,就跟敷衍一样。某督查组留意到,用钢笔记录的干部,整改达标率比用圆珠笔的要高 18%。可千万别学某位爱演戏的,用毛笔写检讨书,最后墨汁把领导一袖子都糊住了。
水杯是很重要的一个道具。不锈钢杯看起来油乎乎的,玻璃杯又显得太刻意了。在某次民主生活会上端着搪瓷杯的老刘得到了“态度端正”的评价,即便他杯子里泡的是枸杞和威士忌。要记住,领导给你们添水的时候可别不好意思,这可是你们今天唯一的肢体语言上的交流。
终极逃生方案
当谈话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时,马上启动“三转策略”,也就是转移话题、转交责任以及进行某种类似“转世投胎”的转变。在某次关于安全生产事故的追责过程里,马科长突然开始谈论起二胎政策,这样就成功地把原本应该是诫勉谈话的事情变成了一场人口普查座谈会。
最危险的情况是领导突然变得沉默。在这种时候,可以装作手机在震动,不过一定千万不要真的把手机掏出来哦——去年有一个很勇敢的人做了这样的事,结果他的手机屏幕亮着老婆打来的未接电话,上面显示着:“死鬼又挨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