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1人气: 作者:佚名
听说东南大学有那么一帮人,整天琢磨怎么把土地打扮得花枝招展,这活儿听起来比搬砖轻松多了。他们把这东西称作景观学,据说这学问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流行了。
系主任和他的小伙伴们
李哲这货是这群人的老大,底下跟着徐宁和袁旸洋俩小弟。这排场跟工地上的包工头带俩工长似的,不过他们不盖楼,专搞绿化那活儿。系里头有20个老师,5个教授带着10个副教授和5个讲师,这比例跟大学食堂打饭窗口似的,教授那窗口永远人最少,就那么几个。
成玉宁这家伙,头衔多到都能当扑克牌用了,从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到各类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就差没把“景观学”这三个字刻脑门上了。但说回来,能在全国景观学评估里排第二的学校当学科领头羊,那绝对是有点本事。
从民国搞到现在
这行当早在30年代就开枝散叶了,刘敦桢和童寯那时候就开始对江南园林那东西深入研究。咱得佩服人家那时候的人,放着好端端的房子不盖,偏要研究怎么把园子弄得更靓。后来,齐康、潘谷西这帮家伙接棒,研究范围从园子直接扩到了整个大地。
1986年,本科生开始招生,那时全国能开这专业的学校寥寥无几。到了2004年,景观学系设立,硕士和博士招生也提上日程。2007年,本科招生恢复五年制,显然这行当得多学一年,毕竟把那片地弄得规规矩矩,可不容易。
重点学科不是白叫的
2012年,咱江苏省重点学科榜单上添了咱的名字,2014年,还升级成了优势学科。这不就是玩游戏一样,从路人甲摇身一变,成了VIP玩家。更别提全国首批景观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这,你能读到头发都掉光。
刚一考学科就全国第二,仅次于那北方的牛校。瞧瞧这把土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南方人这手艺真是没得说,毕竟江南园林的名声那可不是盖的。
研究方向五花八门
咱们主要搞四个领域:园林的规划布局、园林的历史传承与保护、园林建筑设计和数字园林技术。说白了,就是怎么画园子图、怎么保老园子、怎么建园子里的屋子和怎么用电脑玩园子。
这数字景观真是神奇,现在连绿化都玩高科技了。以后,咱们可能不用亲自下地挖土种树了,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能把公园给“造”出来。
学科建设像种树
这群人,张口就是“系统化打造学术基地”,听起来就像种树一样,先挖个坑再撒点肥料。他们死命强调要保留老底子,还得创新突破,说白了就是既要抱住老行当,还得来点新把戏。
瞧瞧他们那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一堆的,就跟在植物园里种树似的,既要树种好又要长得茂盛。可问题是,他们弄的公园里,咱们这些过客能不能多弄几个长椅让我们歇会儿脚?
这景观设计学起来最爽的点在哪?是自己家后院能白嫖个设计,还是以后能少去几个辣眼睛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