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4人气: 作者:佚名
入学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一是学校发展情况,应介绍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自身特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运作,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让学生对所就读的学校有一个宏观、全面、系统的了解;二是学院、专业情况,应介绍学院、系的发展情况、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构成、培养方向和方式等,让学生对所就读的学院、专业有较为详细、清晰的了解;三是学校的学习任务与管理办法,主要涉及学习阶段和主要任务的划分,学年制或学分制的设计和相关要求,大学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校园和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与制度等; 最后是个人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介绍职业选择与发展定位、人才供需、就业政策与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人才观,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选择。
这些学生对中学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感到陌生、新奇,特别是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突变、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主观上重视、客观上搞好初一学生的入学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项工作搞好了,后续的教育就会少、快、好、省。反之,就可能多、慢、劣、贵、难、尴尬。
加强初一入学教育的关键可以概括为三点:纪律意识、心理准备、环境适应。
A.纪律意识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中心。初一年级是初中起步年级,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初生牛犊不怕虎”,因此,班主任和学校要实行“教育倾斜”,把重点放在初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任重道远”(不是取消散漫教育)的散漫教育思想是不可取的。“纪律”是指普遍遵守的规章制度。经验告诉我们,入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守则”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中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清楚行动的规则,有很强的纪律意识。 班主任可在开学前后连续数日组织新生反复学习《中学生行为准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出大量正反面事例进行教育引导;张贴《准则》《规范》全文内容(或打印发放给学生,每人一份),要求学生能背诵、书写;组织讨论,写学习反思,安排学生做典型发言;开展纪律知识竞赛,强化“准则、规范”知识灌输。
B.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是指在初一教育新生,做好对中学阶段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方法的心理适应准备。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可以对比小学和中学阶段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小学主要采用直观、视觉教育,中学则不同,要做好心理准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小学作业负担轻,中学负担重,要做好心理准备,培养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忍耐力;小学教育时间轻松,中学时间漫长紧凑,要做好心理准备,培养自控能力
;小学重于传授知识,中学重于应用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力。教师要有更加努力、多动手、积极参与的思想准备;中学要初步渗透和灌输职业技术教育意识,做好准备有幸能上高等教育,有幸不能继续深造,带着学到的职业技能回到家乡振兴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大多数中学教师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积极改革落后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师要有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主动协调教师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事实证明,班主任如果落实好中学教育策略的这一步,初一新生就会尽快适应学业阶段的“断奶”,进入中学生的角色,变被动学习为将来主动、积极、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学习成效也会相应提高。
C.环境适应
初到校园,他们对新环境不熟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感到孤独、不适应,甚至产生辍学的想法。这些都是正常、暂时的现象,否则他们也不会成为“新”学生。究其原因,多半是适应不充分造成的。问题在于,班主任要尽力帮助新生尽快摆脱这种“不适感”。
另外,初一新生的理解和家长是一样的,希望中学和小学不一样,人多、住房多、校园漂亮、一切都是新的。这种理解是常识,是允许存在的。问题是,学校要尽力不让新生失望。
基于此,我认为在开学前,学校应该把整个校舍打扫干净,修缮、油漆、粉刷门窗、墙壁、课桌椅、电器等,把教室、学校布置得窗明几净,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迎接同学们进入一个舒适的新学习、生活环境。心理学上有“先入为主”和“先入为主”的说法。这里的“先入为主”和“先入为主”既是学生要适应的新的、美丽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新的、美丽的社会环境:开学典礼上,学校全体教职工要“亮相”,所有登场的人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学校要安排专人介绍学校的历史、办学成就等,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看望部分教师。 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要让班上的学生逐一进行自我介绍,尽快消除同学之间陌生的情感障碍,使同学们尽快熟悉起来,增进团结,成为好同学。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是要使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进入新的角色,改变因人生地不熟而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懒惰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对学校、对老师的热爱,为他们能为在这样一所优秀的中学学习、生活而感到自豪。
初一学生的特点就在于一个“新”字,学校和班主任要针对这个“新”及时、认真地加强入学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新的人、新的事物、新的面貌、新的气象,从而圆满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